•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你好!我來自1997丨香港青年洪逸曦:我在大灣區任公職

2022-06-29 14:27:00
來源:我蘇網
字號

  【編者按】

  們,出生於1997,恰逢盛世,與香港特區同歲;他們,成長于1997,經歷巨變,與時代同步伐;他們,發展于1997,懷揣理想,與祖國同心跳。廿五年過去,他們身上留下鮮明的時代印記。躬身前行,服務祖國建設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江蘇廣電總臺我蘇網策劃推出《你好!我來自1997》系列融媒體報道,用真實的鏡頭和細膩的筆觸展現青年人鮮活的成長故事和精彩的奮鬥經歷,深刻記錄他們與祖國同心共進、追逐美好未來的赤誠夢想。

  六月,廣州多雨。記者抵達南沙區的那天恰好暴雨,而洪逸曦早已驅車前來等候,他載著記者,穿梭在南沙的大街小巷。

  “這裡是南沙區的圖書館,造型很好看”“這條路是城市的主幹道,很方便就能到達前面的黃山魯公園”……洪逸曦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停地向記者介紹起南沙區的城市建設、風景、人文。很難想像,眼前的青年人,自小生活在香港,來到南沙區落腳紮根僅僅兩年。

  洪逸曦玩笑道:“我在南沙開車早就不用導航了,因為南沙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建築都已經刻在了我的腦海裏。”

  未來屬於奮進者,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畢業的洪逸曦,如今在廣州市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企業籌建處,擔任一級專員。作為廣州公職機構首批招聘的港澳人才之一,這名26歲的香港青年背靠祖國,踔厲奮發,正用拼搏與汗水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篇章。

  背上行囊出發,前方到站清華大學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洪逸曦才一歲,當時的記憶已然模糊。但之後每一年的7月1日,他都能感覺周圍熱烈的氣氛。隨著慢慢長大,洪逸曦開始了解,這一天對於香港,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香港,洪逸曦度過了自己的中學生涯,直到2014年的那個夏天,他考完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收到了來自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兩份錄取通知書。洪逸曦需要做出一個選擇。

  “一開始我自己也很是糾結,諮詢了身邊的朋友和老師,得到的答案五五開,父母也鼓勵我自己做出選擇,最終我決定踏出舒適圈,闖一闖!”

  (洪逸曦參加清華大學乒乓球比賽)

  古人云:“察勢者智”。在洪逸曦看來,在香港生活學習那麼多年,如果繼續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未來的道路幾乎清晰可見。而前往清華大學,雖然不確定自己能夠遇到什麼,但能肯定的是,自己能夠體驗到不同於以往的生活方式。

  於是在一個普通的夏天,這名18歲的少年背起行囊來到北京,站在清華大學的校門口,對未來充滿嚮往。儘管當時的他也曾惴惴不安,但同時又感到前所未有的雀躍與期待。用洪逸曦的話説:“人生,就是要不停地拓展自我。”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為清華大學學生會港澳臺組香港組組長,大學時代的洪逸曦除了不定期組織各類文化活動,也會前往內地不同省份體驗國情社情。那些年,他走過北京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敦煌浩瀚壯美的沙漠、武漢巍峨多姿的黃鶴樓……領略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在各地的博物館裏與歷史無限靠近。

  最讓洪逸曦震撼的,是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到那一座座雕像、一件件證物、一個個名字。“這和中學課本上的幾段文字、幾張圖片完全不同,這是歷史真實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我甚至感覺可以用手去觸碰到……”

  用腳丈量過中華大地,親眼見證過大好河山,祖國在洪逸曦心目中的形象漸漸鮮活起來。一次次的實地體驗,讓他對內地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也為洪逸曦第二次“人生十字路口”處的選擇,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再次面臨選擇,青年的“灣區”夢由此起航

  從清華大學畢業,洪逸曦收到了深圳與香港兩地企業的offer,選擇題又來了。這一次,在內地四年的大學經歷,讓洪逸曦沒有太過糾結。

  (南沙天際線)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雖然香港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回到熟悉的香港入職銀行管培生,從生活習慣到薪資方面,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但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風頭正盛,洪逸曦又一次選擇了內地,希望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粵港澳大灣區是未來增長極,蘊藏無限可能性,加上在清華讀書的原因,我更傾向於留在內地。相信自己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為這裡的發展添磚加瓦。”洪逸曦如是説。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概述圖)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洪逸曦口中的“無限可能性”,來得比他預想得更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後,明確指出廣州南沙將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2019年末,當洪逸曦看到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面向港澳人才招聘時,頓時眼前一亮。

  “南沙的發展潛力不言而喻,這次招聘對於我個人不僅是次難得的機會,更契合了我畢業時投身粵港澳大灣區的初心。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投遞了簡歷,並通過層層篩選,最終成功入圍,在2020年入職,到現在已經工作了2年多了。”

  洪逸曦感覺自己和祖國,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上的連接。

  入職即遇挑戰,從“小白”蛻變為老手

  入職南沙産業園管理局後,洪逸曦負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他利用自己在香港學習生活的經驗,和在金融專業領域的雙重優勢,在項目中發揮著自己獨有的作用。有件事情讓他印象深刻:“我也有負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資金這一塊,有一次和港方那邊溝通,我們內地需要發票,而香港那邊只有收據,於是我向雙方分別解釋了原因,並且通過我在其中不斷地努力,最終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然而除了完成財務、合同、資金、計劃等工作,洪逸曦發現自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為參與的是建築工程項目,他還要涉足工程建設知識、接觸現場工程管理等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同事手把手的指導、閒暇時間自己的不斷學習、不錯過單位的每一場講座、在一次次實踐中積累起經驗……洪逸曦發現,周圍人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香港青年的身份,而有所疏遠,相反大家向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共同幫助,讓他很快就融入了這個集體。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紅鳥日晷雕塑)

  回憶起那段“痛並快樂著”的時光,洪逸曦説道:“從領導到同事,大家都非常樂於幫助我。我從一開始每個字都聽得懂,但加在一塊就雲裏霧裏的‘小白’,到如今在工地上游刃有餘的‘老手’,甚至可以獨立向來訪者介紹工程整體的進度等,這讓我十分有自豪感。”

  萬丈高樓平地起,用來形容港科大(廣州)最恰當不過。從入職開始,洪逸曦親眼看著這片土地上的建築從無到有。“作為一名香港青年,能夠在南沙參與這個項目的推進與建設,感到十分驕傲。我看著那些高樓,總是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句話: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一張一弛之間,發掘內地生活的幸福密碼

  (洪逸曦擔任南沙疫情防控志願者)

  幸福密碼藏于尋常生活,切身的感受比統計數據更加真實。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洪逸曦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便利性,網購、網約車、電子支付……這些都是他在香港所未曾體驗到的。

  “最直觀的感受,我住在香港時,有一次想吃魚蛋,還必須在家裏翻找到零錢,才能下樓去購買。而在內地,只需要帶個手機,現在甚至直接刷臉就能進行購物,太方便了!”

  不僅如此,在南沙工作生活的這些年,洪逸曦對這裡的“快與慢”有著深刻體會。從獅子山下到大灣之畔,在工作、生活和社交各個方面,他感受到內地與香港之間並沒有“鴻溝”。

  這裡和香港有著不少相似,在單位的工作時間,洪逸曦能夠感受到不遜於香港當地的一個快節奏,“不少時候接到的工作內容,時間緊,任務重,需要立刻得到反饋,其實這也是當地飛速發展的一個剪影。”

  這裡又與香港不太一樣,南沙的山田江河交錯,一處處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充滿活力又舒適宜人。下班和假期時光,洪逸曦體驗著在南沙生活的慢節奏。他喜歡在蕉門河邊跑步,也喜歡去黃山魯公園爬山,還會經常約上三五港澳好友,聚餐聊天。

  (洪逸曦養的布偶貓)

  “逸曦他在家裏面也養了一隻布偶貓,十分漂亮可愛。平時閒暇時間,我們會去他家裏‘擼貓’,大家也在忙碌的工作中,把自己的生活節奏放下來慢下來,去好好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和舒適。”同在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的澳門青年劉延鑫這麼説起自己的同事兼好友。2020年,他和洪逸曦作為廣州公職機構首批招聘的港澳人才,同時入職。

  時來天地皆同力,我以青春寫華章

  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祖國發展之迅速讓洪逸曦感慨良多,他為自己能夠走出舒適圈,來到內地發展而感到慶倖,同時他始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更多的香港青年,搭上發展的高速列車,讓青春的旋律和祖國的發展同頻共振。

  其實早在大學時期,洪逸曦就曾多次參加母校清華大學在港的招生宣講會。“三場宣講會,同樣的500人大禮堂,第一次入座率只有一半左右,第二次基本上就坐滿了,到第三次還沒開始就已座無虛席,後來的人甚至還要坐在樓梯上或者自己搬椅子進來。”

  當洪逸曦看到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及其家長,對內地升學情況抱有濃厚的興趣,就深感自己應發揮先行者的作用,通過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兩地生活。

  青年所向,未來所在。日前,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南沙要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協同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更多的香港青年實現理想提供了舞臺。

  這位26歲的香港青年表示,希望能夠繼續在南沙這片熱土去發光發熱,去貢獻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同時,作為一個在內地學習、就業的香港青年,洪逸曦自稱肩上背負著一份特殊的使命和責任,他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做好擔任連接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橋梁,去通過自己的現身説法,來吸引更多優秀的香港青年和香港企業,來到內地,來到廣州,來到南沙,投身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中。

  “我相信,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親自來內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定將會有更多的香港青年做出和我一樣的選擇!”洪逸曦最後這麼説道。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