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縣城看發展 | 山水瀏陽、煙火瀏陽帶給人們滿滿幸福感
央視網消息:人們常用“一河詩畫”來形容瀏陽這座生態宜居的山水小城。此刻,總臺記者李艷君在一艘行駛在瀏陽河的船上;總臺記者姜文婧在瀏陽河畔一處文化商圈,接下來,就由她們帶我們實地領略一下瀏陽的美麗。
總臺記者 李艷君:瀏陽是一座在歌聲中長大、在煙花中閃亮的城市。水上看瀏陽,我們先從旁邊的小傢夥説起。在我們船隻右側水域,有一片野生魚類自然繁殖場,也可説是魚兒的“人工産房”。這座“産房”由竹竿扎成網格,總面積100平方米,每個網格裏都綁著棕櫚葉。專職照料的退捕漁民正在打撈葉子準備曬乾保存,到明年4月再投放供魚産卵。每年,這座産房都會為瀏陽河提供大量魚苗,對繁榮水域生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沿河而下,右側水岸上,我們看到的是天馬山公園。天馬山是瀏陽城區的南面屏障,2019年建成公園開放後,已經成為大家登山、遊憩的好去處。目前,一河兩岸共有天馬山、西湖山等5座公園。瀏陽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1.64平方米,空氣品質優良率98.1%,全市森林覆蓋率66.2%,居全省前列,並成功申創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近距離感受瀏陽河,就像“瀏”的本意一樣——水流清亮的樣子。眼前就是一幅“城在林中藏,人在畫中走”的美麗景象。這時候,再來一杯冰鎮的金桔檸檬茶,真的是舒爽暢快、心曠神怡。
看完了右側,我們再來看看左側。一條充滿活力的水岸線映入眼簾,現在不少市民在河邊散步、休閒。瀏陽河風光帶的城區段一共6公里長,早上晨練,晚上游覽,慢生活就沿河展開,豐富多彩。瀏陽也正推進“瀏陽河百里畫廊”建設。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河兩岸”集煙花主題娛樂、老城文化體驗、瀏水夜遊休閒于一體的濱河文旅産業集聚帶。
在我們正前方的是步行橋。瀏陽河城區段一共6座橋,這是唯一一座不通車的橋,連接南北兩岸北正西和智慧瀏陽河兩大商圈,方便群眾安全出行休閒購物。我們也快到終點了。我的同事姜文婧就在橋頭的智慧瀏陽河商圈,我已經看到她了。好的文婧,我們遠遠地乾一杯,下面把時間交給你。
總臺記者 姜文婧:歡迎大家來到岸上。我現在正一邊喝著瀏陽特色茶飲,一邊逛沿河風光帶。瀏陽有很多好吃好看又好玩兒的,處處都體現出瀏陽人的創意智慧。比如我手上這杯金桔檸檬茶,裏面用的金桔是瀏陽沿溪等鄉鎮的特色水果,加入檸檬和冰塊,酸酸甜甜,沁人心脾,一口入夏。除了茶飲,用金桔還開發出了蜜餞、金桔糕各種小茶點,這些都是瀏陽夏天的味道。
我前方就是智慧瀏陽河文化商圈。在這裡,通過創意把本地土特産還有非遺技藝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消費品,又傳統又新潮。
我現在已經聞到一股美食香氣,説到瀏陽人的幸福感,一定離不開瀏陽蒸菜。我們來看看舌尖上的小創意如何變成了大産業。在瀏陽,有句話説萬物皆可蒸。我們看到這兒熱氣騰騰、水汽繚繞,這是瀏陽蒸菜作為湘菜的一個系列最獨特的地方,湖南很多炒菜都大火大油,但蒸菜是以水滲熱的方式加熱菜品,吃的是原汁原味,食物本身的營養物質和水分也能很好地保留下來,像現在這樣的大熱天吃也不容易上火。
據説過去生活在瀏陽的客家人以務農為主,早上出門幹活前把六七分熟的米和生的菜一併放入蒸鍋慢慢蒸,中午幹完活回來,飯菜都熟了,兩邊不耽誤。來源於生活的智慧被發揚光大,現在發展出了産值200多個億的蒸菜産業,遍佈全國。根據瀏陽市餐飲協會統計,全國將近有2萬家瀏陽蒸菜店。在瀏陽本地,瀏陽蒸菜就帶動了幾萬人就業。
看到這麼多菜品,我已經感覺餓了,不過咱們腳步別停,這邊還有瀏陽的“四大名産”,産不僅是特産的産,也是産業的産,除了用在蒸菜裏的豆豉,還有菊花石、花炮、夏布。
瀏陽是一個礦産資源豐富的地方,其中有一種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礦石。我們看這塊原石,這種石頭上有約兩億年前結晶鹽的痕跡,呈菊花狀從中心往四週輻射,因此它被稱為“菊花石”。在瀏陽,上百年來一直有心靈手巧的當地匠人將這種礦石加工成藝術品。如今,當地創意工坊和文創企業把菊花石製作出各種實用的小玩意兒,讓它走進更多的尋常百姓家。
像菊花石一樣,瀏陽四大名産不斷創新,帶動特色産業發展,也提供了很多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家家戶戶都能幹,能掙到錢,光花炮一項就帶動當地30萬人就業。
大家的腰包鼓了,消費也就旺了,像這樣沿河的文創商圈平時不定期舉行集市,讓遊客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回家,還可以和城市形象玩偶瀏瀏、陽陽合照打卡!一個代表有山有水有文化的美麗瀏陽,一個代表敢為人先奮勇進取的創意瀏陽,水火交融,就是有滋有味幸福感滿滿的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