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打電信詐騙 夯實誠信根基

2022-06-20 08:4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嚴重侵蝕了社會誠信根基,廣大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舉措深入推進打防管控各項工作,全國電信網路詐騙立案數連續11個月同比下降,破案率同比上升,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持續上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許多讀者紛紛來信表示,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治理問題,涉及金融、電信、網際網路等多個行業領域,應在全面總結打擊治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落實相關措施,用好包括信用懲戒制度在內的多種政策手段,持續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保持嚴打高壓,不斷鞏固和深化打擊治理成效。

  電信網路詐騙侵蝕社會誠信根基,破壞社會運作的基本規則

  誠信是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電信網路詐騙的危害性不僅在於造成個人經濟損失,更侵蝕了社會誠信的根基,嚴重破壞了社會平穩運作的基本規則和道德底線。

  江蘇省蘇州市讀者馬玉蘭有一個在外地上學的朋友。犯罪分子通過社交平臺得知這一情況後,偽造了她朋友的個人賬號,主動聯繫馬玉蘭,説自己在外地買機票時出了問題,請她幫忙代買,並且給馬玉蘭提供了航班代理的聯繫方式和偽造的聊天記錄。“我看到這些資訊後,非常擔心朋友,忽視了核實資訊,很快就把錢給騙子打了過去。事後想一想,其實整個過程中有很多明顯漏洞,但因為基本資訊能夠對上,加之騙子一個勁地催促,就沒有細想,放鬆了警惕。”馬玉蘭説,這次被騙的遭遇讓她蒙上了心理陰影,很長時間裏都不敢相信別人,總覺得會不會又是騙局。

  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手法不斷翻新,詐騙集團緊跟社會熱點,隨時變化詐騙手法和話術,迷惑性強,人民群眾很容易上當受騙。

  山東省日照市讀者王原經常玩一款網路遊戲。有一次,在打遊戲的過程中,突然彈出來一條廣告,顯示王原中了大獎,獎品是一台筆記型電腦和此款遊戲的一些稀有裝備。“這款遊戲確實設置了中獎的環節,而且獎品都是我很想要的。”王原沒多想就點進去一個網站,登記了資料後,系統告訴王原,需要繳納800元的服務費才能領取獎品。“我猶豫了一下,但那個網址和頁面與遊戲官方網站特別像,加上獎品也很誘人,我還是按照系統告知的方式,給一個賬戶轉了800元錢。”王原説,不久,他和朋友聊起這件事,朋友覺得不對勁,建議他向官方客服詢問,這才發現被騙了。

  有些詐騙分子盯上了急需融資的小微企業,打著“無抵押”“免征信”“無息低息”“快速放款”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續費、保證金、驗資、交稅等為由,或以檢驗還貸能力、調整利率、降息、提高徵信等為藉口,誘騙具有貸款需求或曾辦理貸款業務的受害人轉賬匯款,實施詐騙。這樣的騙局,嚴重破壞了市場的法治和誠信基礎,干擾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推高了正常信貸業務的識別門檻,也無形中增加了企業交易的成本支出。

  前不久,廣東省東莞市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樊某接到一通陌生來電,詢問是否有貸款需求。樊某因為生意不景氣,急需資金週轉,於是表達了想要貸款的意願。在添加對方聯繫方式後,樊某按照要求下載了某貸款APP,並按照提示在APP上申請貸款。隨後,對方以交會員費、解凍金、證明還款能力等為由要求轉賬,樊某通過手機銀行進行了4筆轉賬,共13.7萬元,但對方仍稱貸款條件不滿足不能放貸。樊某想要放棄貸款,向對方索要之前轉賬的資金。結果,對方告知其需等貸款審核通過才能返還資金,隨後便失去聯繫,APP也無法登錄。

  電信網路詐騙形成了一條潛在的黑色産業鏈,增加了打擊難度

  個人資訊洩露通常是被電信網路詐騙的開始。據統計,有超過七成的電信網路詐騙與個人資訊洩露或被竊取有關。一些企業機構和個人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資訊。犯罪分子獲得這些個人、企業資訊後,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制詐騙劇本,實施精準詐騙,令人防不勝防。

  重慶市讀者潘女士反映,最近她在電商平臺下了訂單,隨後自稱是店舖客服的賬號告知她購買的商品缺貨,要把貨款退還給她。在潘女士同意後,對方隨後打來電話,指導她如何退款。按照對方要求,潘女士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號,手機上很快收到一條驗證碼,這讓潘女士産生了懷疑。“對方信誓旦旦地説,這只是驗證銀行卡在不在有效期內,驗證成功後會把轉賬的錢以及退款都打回來。”在對方的勸説下,潘女士最終卸下防備,把驗證碼發了過去,銀行賬戶中的金額被迅速轉出。意識到不對的潘女士趕緊報警,但錢已經無法追回了。“我本來覺得詐騙離我很遙遠,我在生活中也很注意這些。但一旦相信了騙子的話,就很容易一步步走進圈套,直至最終被騙。”潘女士説。

  記者調查發現,電信網路詐騙背後往往是多種犯罪相互關聯,存在一條潛在的黑色産業鏈。其中,有的專門從事盜賣公民個人資訊,有的負責提供電話卡、銀行卡等,有的負責網路和通信技術支援,各個環節相對獨立作案,加大了偵破難度。針對這一情況,公安部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工信部、人民銀行和電信運營商積極開展“斷卡”等行動,有針對性地限制相關銀行卡、電話卡的註冊和販賣,特別是強化對存量卡的清查,有效降低了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發案率。

  目前,公安機關發現的詐騙類型已經超過50種,其中網路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路貸款、冒充公檢法、冒充客服是5種主要的詐騙類型。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攻防對抗仍在不斷加劇升級。詐騙集團利用區塊鏈、虛擬貨幣、人工智慧、虛擬撥號設備、遠端操控、共用螢幕等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更新升級犯罪工具。“公安機關會同相關部門不斷研究調整打擊防範措施,確保始終掌握主動權。”該負責人表示。

  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全鏈條治理,建立健全信用懲戒制度

  面對嚴峻複雜的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活動形勢,各地各部門強化系統觀念,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全鏈條治理,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等開展預警防範打擊,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推進反詐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關於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對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加強行業監管源頭治理並提出建立健全行業安全評估和準入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懲戒制度,將電信網路詐騙及關聯違法犯罪人員納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

  對此,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必須把行業治理作為重要內容。要建立實施電話用戶在網積分管理和行業黑名單制度,嚴格落實網路賬號實名登記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同時建立健全行業主管部門、企業、用戶三級責任制,建立電信網路詐騙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制度,為做好打擊治理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電信網路詐騙等失信行為嚴重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破壞市場信用環境,增加交易成本,對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山東省臨沂市讀者何勇表示,一些地方銀行為提高安全性,開戶需要的證明材料繁瑣複雜,工作人員還反覆詢問開卡原因、用途等。“為了遏制高發的電信網路詐騙犯罪,設置一些審查舉措,群眾都能理解。由此可見,電信詐騙犯罪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濟損失,也破壞了社會信用體系的根基,使得個人、企業的辦事成本大幅增加,工作效率也下降了。”何勇説。

  如果有完善的誠信檔案,或者健全的公共信用資訊系統,一些繁瑣的審查程式本來都可以簡化甚至避免。浙江省湖州市讀者陳浩在來信中説:“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多發暴露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不少地方共用平臺尚未建立起來,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未形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健全。信用手段、信用方法等對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建議,下一步應著眼于健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建立各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將與電信網路詐騙相關的行為都納入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聯合懲戒措施清單,動態更新並向社會公開。對被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主體,依法依規進行失信懲戒,並將相關失信行為記入信用記錄,斬斷電信網路詐騙的産業鏈條。

  貴州省貴陽市讀者王翔表示,應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作用,建立健全預判預警機制,主動發現和識別違法違規線索,有效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新動向新手段。

  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電信網路違法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唐海波表示,通過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受害人的回訪,發現70%左右的受害人事先都接受過反詐宣傳,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建議定期向群眾通報本地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發案情況,不定期開展與群眾面對面的入戶宣傳,用身邊事例提醒群眾識騙防騙。”唐海波説。

  (臧林熙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