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答卷 | 吉林:蓄髮展之能 謀振興之變
新華網長春6月18日電 題:神州答卷 | 吉林:蓄髮展之能 謀振興之變
記者陳俊、褚曉亮、宗巍、段續
工廠車間,機器轟鳴;黑土地上,一片翠綠。從冰天雪地,到繁花盛開,歷經兩個多月的奮戰,吉林省全力“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效,生産生活秩序有序恢復。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突破,積厚成勢。近年來,吉林省錨定優勢産業,向項目投資要潛力,向轉型升級要效益,向營商環境要競爭力。
引投資、落項目、謀發展……回看2021年,吉林省全年GDP增長6.6%;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50.6%,增速居全國第三位。2022年前兩個月,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7%,居全國第九位,疫情好轉後,復工復産工作快速推進。
站在新起點上,一串串東北振興的新詩行正在書寫,一曲曲高品質發展的奮進曲不斷奏響。
項目蓄能:著眼高品質投資,老工業基地頻頻“納新”
一、二月份的吉林,還是一片天寒地凍,吉林省各大滑雪場裏遊客眾多,熱鬧異常。在位於吉林市的萬科松花湖滑雪場,來自省外的遊客佔比超過一半。雪場邊上的吉林市豐滿區孟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教練村”——60多位年輕人考取了滑雪教學資格證,雪季裏他們變身滑雪教練,月收入超過萬元。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長白山林區霧凇景色。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村民富了,村子美了,孟家村的變化,是吉林省抓住北京冬奧會的機遇,依託冰雪優勢,吸引高品質冰雪投資項目落戶的縮影。今年春節假期,全省接待國內遊客934.14萬人次,同比增長13.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83.85億元,同比增長12.4%。
滑雪愛好者在吉林省長白山國際度假區滑雪場乘坐纜車。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新産業、新技術、新能源……廣袤黑土地上,著眼于高品質發展的新項目、大項目緊鑼密鼓開工,厚積振興勢能。
2月8日,春節假期剛過,吉林市松花江邊,大型工程車輛排列整齊。歷時三年、歷經十幾輪方案優化論證的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轉型升級項目正式啟動,總投資339億元,是近年來吉林省單體投資金額最大的工業項目。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廠加氫一車間工人在廠區內進行巡檢。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不僅“大”,還更“新”、更“綠”。項目投産後,每年能增産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的化工材料280萬噸,實現全省化工産業佈局的戰略性優化,還與吉林西部風光發電聯動,新增用電由“綠電”保障,降低碳排放。
在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吉林西部,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組成了一片“綠電海洋”。在這裡,“陸上風光三峽”項目正緊張推進。目前,吉林省新能源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在建及並網項目容量相當於近10年總和。綠色電力源源不斷匯入電網,預計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
吸引“新項目”“綠項目”落戶,與既有産業配套,為高品質發展蓄能——回顧近年來吉林省的發展,這一路徑十分清晰。新項目落地,儲勢蓄能,發展信心更強。2021年,吉林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4%,2020年、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較2019年高出46.1個百分點。
立足國家戰略、依託既有優勢、瞄準高品質發展……建設期的投資能有效穩住經濟大盤,投産後可以形成新的增長點。今年疫情好轉之後,項目建設工作快速推進。4月28日,全省432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復工,總投資3640億元。目前,吉林省正全力推進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吉化轉型升級等30余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高鐵、高速公路項目,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厚積振興勢能。
結構蓄能:錨定多點支撐,努力奏響振興“交響樂”
汽車是吉林省的“名片”,一汽集團是産業振興的龍頭。吉林省抓住傳統産業優勢,優化産業佈局,奏響發展“交響樂”。
機器人小車穿梭而過、超聲波設備檢查産品、機器手快速有序裝配……在一汽集團現代化的生産車間裏,一台臺乘用車被快速裝配成型,從長春發往全國各地。去年,受“缺芯”等因素影響,全國汽車産業都面臨巨大挑戰。為幫企業突圍,吉林省成立專班支援一汽集團解決“缺芯”難題,全力保生産。2021年,一汽集團全年營業收入7070億元,省屬口徑整車産量242.1萬輛,佔總産量的72.4%,有力拉動上下游産業鏈發展。
工人在位於吉林長春的一汽解放總裝車間內裝配車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握住優勢産業這一“長板”,吉林在“有中生新”中做文章。長春街頭,不時能看到紅旗E-QM5新能源換電計程車穿梭而過,遍佈城市的換電站,能快速為車輛更換電池。吉林省依託汽車産業優勢,向新能源産業不斷拓展。紅旗新能源汽車基地、比亞迪動力電池項目、奧迪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一個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正在孕育。
一邊做強製造業、生物醫藥産業等傳統優勢,一邊在産業鏈上下游持續拓展,形成多業支撐。如今的吉林省,軌道客車製造、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衛星及應用、生物醫藥這幾個産業集群,孕育出了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碳纖維原絲、“吉林一號”衛星等尖端産品,實現轉型升級。
參觀者在東北亞博覽會現場參觀展出的“吉林一號”光學遙感衛星等比模型。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再將視野放大到全省各地,協同發展的産業佈局路徑逐漸清晰。吉林省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構建以省會長春為主導作用的“一主”,持續做大“長春經濟圈”,同時結合區域特點打造工業和醫藥健康産業“兩個走廊”,沿邊區域“兩個開發開放經濟帶”,東部冰雪和西部草原濕地“兩個旅遊大環線”等“六雙”。
這是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拍攝的玉米。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這一戰略引領下,長春“領頭羊”作用不斷增強,各市州也加快了發展腳步。夯實化工産業基礎,向新材料領域進軍的吉林市,2021年規模工業産值增長24%;在油氣産業、新能源産業不斷發力的松原市,2021年GDP增長8%;著力保護黑土地、發展現代農業的四平市,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同比增長8.2%……
放眼全省,在不斷優化的區域發展結構帶動下,優勢集群産業逐步形成“廊”“線”,特色功能區域正形成“道”“帶”,綠色資源開發正形成“基地”,吉林省區域“協同”發展態勢愈發明顯。
信心蓄能:優化營商環境之“水”,引市場主體之“魚”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東北經濟發展總體偏弱,但近年來吉林省市場主體的增勢,讓人感受到一股暖流。2021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63.6萬戶,其中外埠企業新登記3.8萬戶,增長78.9%。進入2022年,市場主體數量也延續了增長勢頭。
讓長春市關東老劉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金普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土特産小店能轉型成企業,還憑藉用心經營得到了獎勵,將業務拓展到了外省。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長春市城區景象。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一系列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具體舉措,累計為實體經濟降本減負1000億元左右。為應對疫情影響,截至5月末,全省已累計退稅 147.3億元,用“真金白銀”幫企業渡難關。長春豐越公司財務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僅用一天就辦理退稅3000多萬元。
市場主體擴容提質,是發展環境優化的綜合反映。吉林省不斷建立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機制,聚焦企業反映突出的痛點、堵點問題,將營商環境的考評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在吉林省企業界,一個名為“長春新區企業高管”的微信群名氣很大。這個群裏,長春新區涉及企業服務的每一個部門都有專人“盯群”。在疫情過後復工復産的關鍵階段,環境消殺、物資供應、核酸檢測……企業在群裏提出的需求,幾分鐘後就會有人對接、及時回應,並快速推進解決。
市民行走在長春市友誼公園內。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呵護、越要關心、越要幫助。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吉林省快速推出43條具體措施,包括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力度、減免融資擔保費用、加大高校畢業生擴崗補助力度等一系列精準支援舉措,全力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渡過難關。
磐石市龍昌新能源年産2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原計劃今年下半年竣工,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困難。磐石市各級政府部門組織專班到府服務,材料跨省運輸、人員閉環生産、生活物資保障……專班啃下一塊塊“硬骨頭”,讓企業心無旁騖搞建設,搶回了耽誤的工期,預計8月就能竣工。
採訪中許多企業家表示,近年來吉林省的市場主體增量在不斷擴大,外省企業持續進駐,為他們注入了信心。即便受到疫情影響,2022年一季度,吉林省新登記市場主體仍然達到12萬戶,同比增長19.3%。
高鐵列車從吉林省公主嶺市沃野間駛過。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新時代,新征程,新機遇。
如今的吉林,發展勢頭昂揚,振興足音鏗鏘。即將召開的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為全省發展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
策劃:陳俊 劉健 錢彤
監製:褚曉亮 周紅軍
執行:宗巍 朱永磊 王健民
文字記者:陳俊 褚曉亮 宗巍 段續 馬曉成
統籌:段續 翟子赫
視頻:姜明明 康士奇 段續 許暢
海報:邵守志
攝影:許暢 張楠
編輯:黃維
新華社吉林分社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