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功勳模範|他們,用雙手扮靚綠水青山

2022-06-06 09:4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他們用雙手,刨開沙土;他們用肩膀,扛起樹苗;他們用漫長的光陰,一點點扮靚綠水青山……

  早年,風沙和荒蕪填滿他們的記憶;如今,年輕一代在遍地綠蔭中種下夢想。無論是廣袤的大地,還是人們的心裏,早已蔥蔥郁鬱。

  他們並未停下腳步,綠色的故事還在繼續,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他是誰?】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人生價值

  2013年11月19日,王有德在毛烏素沙漠邊緣扎草方格。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2013年11月19日,王有德在毛烏素沙漠邊緣扎草方格。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有一道南北長60多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的綠色屏障。這片綿延的綠洲,見證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跡,也記錄了一位傳奇人物的堅持與夢想。

  早年間就和沙漠“較上勁”的他,在治沙道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白天,他和林場職工頂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推沙平田、挖坑種樹,晚上就住在沙窩中搭建的帳篷裏點著蠟燭找問題、想法子;寒冬臘月,為了搶抓樹苗灌冬水的時機,他們日夜吃住在水渠邊……

  他是王有德,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他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是誰?】廷巴特爾:讓草原綠起來,幫牧民富起來

  2012年8月19日,廷�巴特爾在草場上介紹他的“草畜平衡”科學養殖理念。新華社記者賈立君攝

  2012年8月19日,廷巴特爾在草場上介紹他的“草畜平衡”科學養殖理念。新華社記者賈立君攝

  從19歲開始紮根草原的他,把草原看作命根子。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草原沙化,1986年,他賣掉自家60隻羊,圈起300多畝草場封育。1998年,他又把家裏200多只羊全都賣掉,改養肉牛,還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論”。

  堅持草畜平衡、綠色發展,他的理念和做法産生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被推廣到內蒙古不少牧區,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保障了牧民收入。草原漸漸恢復“元氣”。

  他是“七一勳章”獲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爾。投身邊疆牧區建設40多年,他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

  【他是誰?】郭萬剛:綠色是用一生相守的承諾

  2020年3月5日,在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郭萬剛在扎草方格壓沙。新華社發(馬希平攝)

  2020年3月5日,在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郭萬剛在扎草方格壓沙。新華社發(馬希平攝)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北部,騰格裏沙漠南緣,是八步沙。這裡曾飽受風沙肆虐之苦,沙漠中刮來的沙塵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著莊稼和村莊。上世紀80年代,年富力強的他辭去工作,接替日漸年邁的父親,走進了這片沙窩。

  從此,他捲起鋪蓋,住進了沙漠裏,帶領著一百多人的治沙隊伍,向騰格裏沙漠南緣挺進。秉持著“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信念,他和林場三代治沙人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5.7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到43萬畝,八步沙周邊的沙漠已經基本治理完畢。

  他是全國道德模範郭萬剛。如今,古稀之年的郭萬剛依舊沒有停下腳步,一年四季繼續與林木為伴……

  【他是誰?】李洪佔:一甲子譜寫林海戀歌

  李洪佔給記者展示他曾種過的樹。新華社記者李琳海攝

  李洪佔給記者展示他曾種過的樹。新華社記者李琳海攝

  自1956年他在村裏種下第一棵樹起,他的腳步踏遍了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的山澗溝壑。這裡曾是個“荒土嶺、栽死鳥”的貧瘠之地。

  60多年來,他的腳步幾乎踏遍全鄉,鄉里有幾道山梁,有幾條溝壑,甚至在哪種了哪些樹他都清楚。他在十二條溝溝岔岔都栽滿了楊樹和松樹,周邊的十幾面坡上栽滿了檸條,截至目前累計種下的樹超過8萬株。

  他是全國道德模範李洪佔,從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他用一把鋤頭、一甲子的光陰種綠了蔡家堡的每個山頭。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