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急需改革”(深度觀察)

2022-05-27 15:0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美國沉迷于維護霸權私利,借助北約這一冷戰遺産大搞軍事同盟和集團對抗,不僅無益於解決當下各國面臨的共同危機,還損害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北約是美國通往全球熱點地區的重要橋梁,是建立聯盟的現成架構,也是美國力量的倍增器。”美國薩加莫爾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倫多德曾這樣描述北約與美國國家利益之間的關係。

  自北約成立伊始,美國就一直牢牢控制著北約的領導權。美國通過北約在世界各地製造安全威脅、挑起衝突、發動戰爭,目的就在於維持其所謂的霸權實力,既震懾對手,又加緊對盟友的控制。美國及北約的霸權行徑完全背離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

  “美國自認為在北約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並利用這個聯盟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美國學者克裏斯托弗萊恩曾在《美國霸權與北約的永久化》一書中寫道:“1945年以來,美國一直在追求霸權的路上。”

  冷戰期間,美國與歐洲主要國家結盟,與蘇聯展開對抗。冷戰結束後,美國繼續利用北約機制在世界多地實施干預行動。從科索沃戰爭到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的戰亂,再到當前的烏克蘭危機,北約成為美國操縱歐洲事務、推行對外戰略、維護自身霸權的工具。

  美國智庫組織“經濟戰略研究所”創始人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曾指出:“如果美國不利用北約的基地,又得不到北約的合作,便無法向中東和非洲投送力量。實際上,我們比歐洲人更需要北約。”自1949年以來,歷屆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均由美國將領擔任,北約最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

  美智庫大西洋理事會2018年發佈的數據顯示了美國如何利用北約放大軍事力量:非美國北約成員國有185.7萬名現役軍人和1232.29萬名預備役軍人;僅法國和英國就提供了聯盟30%的彈道導彈潛艇艦隊;北約成員國數萬名情報人員幫助美國進行情報收集。此外,還有部署在歐洲的大量軍事基地、重型武器以及反導系統可供美國調用。正如幾位前北約指揮官所總結的:“如果沒有歐洲作為盟友,美國就沒有希望維持其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角色。”

  近年來,歐盟隨著一體化加深正在尋求不同於美國的獨立的戰略利益。美國為了繼續維持霸權地位,通過利用盟國對威脅的恐懼和尋求安全的心理來分化它們。很多分析指出,通過煽動烏克蘭危機,美國再次讓盟國綁在北約的“戰車”上。歐洲議會議員赫維朱文稱,在烏克蘭危機中,美國扮演著挑起衝突的角色,希望利用烏克蘭危機控制歐洲,並阻撓歐洲在安全事務上獨立自主。

  “美國政策一直遊移于督促歐洲分擔更多的防務負擔和設法阻止其發展獨立的歐洲軍事力量之間。”普雷斯托維茨一語道破美國對歐洲盟友的“控制術”。土耳其安全專家圖爾科爾埃爾圖爾克指出,“美國自認為在北約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並利用這個聯盟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美國政府及其軍工複合體為一己私利挑動戰爭、製造衝突、遺禍世界”

  二戰以後,美國形成了勢力龐大的軍工産業利益集團,或稱“軍工複合體”,其特點就是發戰爭財和軍備財。在軍工複合體左右下,美國攪亂全球和平與穩定,為軍售鋪路。曾在美國國會工作的反戰組織“公正外交政策”執行主任埃裏克斯珀林説,美國軍工企業的遊説力量不容小覷,相比于外交手段,對抗性的、軍事化的應對,更能刺激武器需求,更符合他們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美國非政府組織“捍衛公眾利益”發佈的數據顯示,阿富汗戰爭持續的20年間,洛克希德馬丁、諾思羅普—格魯曼、波音、通用動力的股票回報率分別高達1236%、1196%、975%、625%。美國布朗大學近日發佈的“戰爭成本”研究報告顯示,自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軍費支出累計超過了14萬億美元,其中的“1/3到一半”落入美國軍工企業手中。

  當前的烏克蘭危機更讓美國軍工複合體坐收漁利。歐洲多個國家宣佈提高國防預算,並紛紛向美國軍工巨頭下訂單,美國多家軍工巨頭的股價紛紛大漲。據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報道,美國助理國務卿傑茜卡劉易斯對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表示,對烏克蘭的大規模援助所有計劃(其中包括向盟國撥款40億美元用於購買美國製造的軍事硬體),使得“我們現在有機會幫助其他國家擺脫俄羅斯軍事裝備”。她強調:“這樣做將帶來長期影響,可以説是帶來機會,我們需要現在就抓住這一點。”

  歐盟國家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約27%和45%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盟宣佈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將對俄天然氣需求量減少2/3。美國則借機與歐盟達成能源合作計劃,擴大其對歐液化天然氣出口。有分析認為,此舉不僅能使美國向歐洲高價兜售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還為美國油氣産業取代俄羅斯、擴大歐洲市場份額提供了機會。

  “美國政府及其軍工複合體為一己私利挑動戰爭、製造衝突、遺禍世界。在軍工複合體的邏輯之下,戰爭和衝突是根本需求,西方列強的自身利益正是讓戰爭持續的主要原因。”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馬科斯表示。

  “北約給不了納稅人所希望得到的東西,也就是穩定、和平和安全”

  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曾指出,美國傾向於參照外部威脅給自己定位,並總在尋找敵人。為了用冷戰時期的“遏制”戰略維繫自身相對實力,美國主導的北約在世界各地挑起陣營對抗、製造緊張局勢,嚴重威脅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其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引發國際人士的廣泛批評。

  “現在迫切需要摒棄企圖按照舊的激烈路線分裂世界的冷戰思維。全球南方國家應該反對這種觀點,並呼籲所有國家尊重國際法。”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南非辦公室研究員農托貝科赫萊拉日前撰文指出。

  丹麥學者、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創始人奧貝裏表示:“北約給不了納稅人所希望得到的東西,也就是穩定、和平和安全。我們現在處於自北約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中,我們要問一問究竟是誰導致了衝突。”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卡特裏娜范登霍伊維爾撰文呼籲美國避免“新冷戰”,關注自身真正所需。霍伊維爾指出,現在需要的是為世界提供一套安全架構,而且美國不必充當治安維護者——從而限制而不是加劇大國衝突。這將包括恢復軍備控制,達成限制武力的新協議,強調解決氣候變化和大流行病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全球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至關重要。

  巴基斯坦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説:“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急需改革。各方要堅定摒棄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專注于合作發展,世界各國要為繁榮、可持續發展、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未來不斷努力。”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