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引領,把鄉村建成幸福家園(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鄉村建設建什麼、怎麼建、建成什麼樣。
如何加強科學規劃,讓鄉村振興藍圖照進現實?如何健全機制,落實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如何穩步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圍繞這些問題,我們推出“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編 者
規劃師下鄉編制藍圖,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江西省永豐縣藤田鎮易溪村,新房整齊規整,庭院花果飄香,文化廣場與遊園小景相映成趣。田園美景背後,離不開鄉村規劃師的付出。
提起初到易溪村的印象,挂點幫扶的鄉村規劃師帥斌勇連連搖頭:“當時,老房子年久失修,垃圾亂丟,基礎設施落後,不少鄉親有怨言。”
“不要臟亂差,想要整潔美,這是鄉親們的共識。可具體怎麼幹,大傢夥七嘴八舌意見不統一。”一番走訪下來,帥斌勇提議召開村民大會,反饋入戶收集的村民急難愁盼,把規劃思路逐條解釋給大夥兒聽。
經過努力,村民們就規劃方案達成共識。易溪村有序推進村道拓寬、環境整治,村莊逐漸美起來。村民全程參與,成了鄉村建設的主人翁。
“那棵老樟樹下建起的村民議事點,就是鄉親們出的金點子。”易溪村黨支部書記王家俊介紹,為了實現鄉親們的這個提議,帥斌勇實地勘察,徵求意見,反覆修改方案,紮實推進建設。如今,這裡成了鄉親們商議村中大小事務的好場所。
規劃的生命力在於實施,要讓一張張藍圖變成鄉村美景,鄉村規劃師的執行力至關重要。
規劃引領,四川成都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這個昔日的貧困村正變成宜居宜遊的幸福新村。看到鄉親們的“旅遊飯”越吃越香,崇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派駐白頭鎮的鄉村規劃師曹雲華倍感欣慰。
五星村的蝶變,離不開曹雲華的規劃設計。大到發展規劃編制,小到綠化樹種配置,他都全程參與、嚴格把關。建設中,下工地盯施工;運營後,參與編制民宿管理服務辦法……在曹雲華的全程“陪伴式”規劃服務下,五星村變身“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鄉村建設,規劃先行。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佳介紹,經過多年實踐,鄉村規劃師制度已實現全市鄉鎮全覆蓋。為廣泛吸引人才,成都面向社會公開招募510余人。同時,在市、縣兩級設立鄉村規劃專項經費,為鄉村規劃師履職提供保障。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科學推進鄉村規劃,要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副教授高偉説,鄉村規劃師不光要規劃藍圖,還要“陪伴式”服務規劃實施,要優化挂點鄉村規劃師的在地服務,提升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等水準。
近年來,在自然資源部的積極推動下,一大批鄉村規劃師活躍在基層一線。各地通過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鄉村規劃師制度等,有力促進了鄉村建設提質增效。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繼續鼓勵引導大專院校和規劃設計機構下鄉提供服務,深入實施規劃專業人才下鄉,進一步打通規劃實施“最後一公里”。
生産生活生態融合發展,鄉村生活美美與共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雅裏村,一幅江南水鄉美景。村裏拓寬了道路,通上了天然氣,連通了水系。生態洗衣房裏,三五個村民正在洗衣服。“洗衣後的廢水統一處理,不污染水源。”70歲的村民金建成滿面笑容地説。
不光洗衣房,村裏家家戶戶都做到了雨污分流,生活廢水分類收納,輸送到村裏的污水處理終端統一處理。“從村莊的資源稟賦、村民的生活習慣出發,我們對村莊統籌規劃,優化了生産生活生態空間。”雅裏村黨支部書記宋小如指著規劃圖介紹,村北是生産區,村中央是生活區,西側是盆景長廊。“我們村是浙江省首批‘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示範村,近20年來,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如今,村子已是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宋小如滿臉自豪地説。
鄉村規劃著力提升服務功能。曹宅鎮黨委書記方偉介紹,鎮裏規劃建設了養老服務中心、婦兒之家、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公園、小廣場等便民設施,很受鄉親們歡迎。
“一葷兩素一湯才3元,真實惠!”“木耳炒肉片、排骨燉山藥,味道真不錯。”……午飯時分,雅裏村的養老服務中心傳出陣陣歡笑。“家門口養老,生活真舒心。”村民王宗正感嘆。
産村融合,宜居又宜業。依託果蔬産業園、盆景長廊等産業基礎,雅裏村規劃引領“農業+文旅”融合發展。“鄉村美味、美景的吸引力正逐步轉變成生産力。”宋小如指著一塊甜玉米地介紹,這是村裏新規劃的“共用農田”,村裏提供託管服務,供需對接、産品直供,首期推出的50多畝很快以每畝每年1.5萬元的價格被認領。村民黃錦祥加入了“共用農田”耕種管理隊,他説:“一天能拿120元工資,這新‘飯碗’真不錯!”
有了好的規劃引導,鄉親們發展産業的積極性高漲。近3年來,雅裏村沿線發展成為金東區重要的盆景培育與交易中心。盆景産業美化了村莊環境,鼓起了村民腰包,全村150人從事相關産業,年産值1300多萬元。
放眼全國,經過科學的規劃建設,越來越多的鄉村成了“環境美”與“生活美”共用的幸福家園。鄉村建設行動如火如荼,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明顯提升,越來越多的鄉村“硬體”“軟體”同步強化,鄉親們出行、看病、上學、辦事都更加方便,去年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31元,實際增長9.7%。
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環境建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鄭向群説,鄉村規劃建設不僅要改善人居環境,更要促進生産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持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提升富民産業效益,美美與共,鄉村生活將更加美好。
保護性發展,揚長補短,傳統村落煥發新機
村如其名,進入湖北省廣水市武勝關鎮桃源村,眼前豁然開朗:兩山之間,一片平畦,溪流蜿蜒。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裏,百年以上的石頭民居有200多處,百年以上的柿子樹有600多棵。
“石頭村”“柿子谷”是桃源村的獨特景觀,也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金字招牌。“保護傳統、突出特色、修舊如舊,這是我們鄉村規劃建設的總原則。”桃源村黨支部書記殷修勇説。
説起鄉村建設歷程,殷修勇打開話匣子:剛起步時,有人提議“把石屋推倒,建成連片新房”,可絕大多數鄉親看著老屋、古樹捨不得。經過反覆商議,大夥兒形成統一意見——對百年石屋進行保護性整修,村裏從北京邀請專業團隊量身定制發展規劃。
鄭向群説,鄉村規劃建設要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體現鄉土風情,不搞大拆大建。
“古樸原真”的鄉村規劃落地生根,桃源村村民們建民宿,開農家樂,打土灶,燒農家小吃,讓客人們感受原汁原味的山鄉生活。村裏還建起了制醋、釀酒、掛麵等民間手工藝作坊。桃源村持續擦亮“鄉愁”招牌,村裏人氣越來越旺。
關停所有礦山,挖掘文化資源,這是浙江省長興縣李家巷鎮石泉村在鄉村建設中做出的選擇。石泉村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在保護中利用,讓古村落活起來,就能帶火鄉親們的日子。”村委會副主任高薔薇介紹,經過規劃論證,石泉村走上了古村落保護建設的新路,帶動100余戶村民實施美麗庭院“微改造”,重塑古村靚麗風景線。古風酒吧、古風研學……一個個別致的業態陸續營業,去年村集體經濟增收40余萬元,帶動50多戶村民每人平均增收3萬元以上。
傳統村落承載鄉愁,是鄉村文明的載體。目前全國有6819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實施掛牌保護。中央財政給予資金支援,推動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和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各地因地制宜,改善村落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等産業,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規劃建設補短板的同時,還要揚長板。”高偉説,要保留地域特徵、鄉土特色,加大保護力度,讓鄉村文明更好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