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 美國-東盟峰會遇冷,凸顯美在亞太煽動對抗不得人心
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日前,為期兩天的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在華盛頓落下帷幕。儘管拜登高調宣稱,峰會標誌著美國和東盟關係進入一個“新時代”,但從會議成果看,很難説美國與東盟的關係因這場遲來的會議變得更近了,而美國借機拉攏東盟圍堵中國、施壓俄羅斯的企圖更是徹底落空。
根據會後發表的2022年《共同願景聲明》來看,將雙方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顯然是“最重大”的會議成果。不過有意思的是,雙方關係升級並非立即生效。東盟國家只是在聯合聲明中承諾,在今年11月舉行的第十屆東盟-美國峰會中,將東盟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升級為“有意義、實質性和互惠互利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東盟國家硬生生給夥伴關係升級設置了6個月的“考察期”,顯示對美國方面並不滿意。
東盟對美國的不滿由來已久。其中,美國長期忽視與東盟國家的關係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次峰會是美國與東盟時隔6年再次召開的特別峰會,也是自2017年以來雙方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晤。而在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之前,東盟國家領導人已有近5年時間未曾踏上美國國土。雙方高層面對面互動停擺了這麼多年,顯示美國方面並不像其宣稱的那樣重視東盟國家和東南亞事務。就連本次峰會之所以從3月底推遲到5月舉行,也是因為美國方面多次無視東盟提議,不斷修改日程,引發東盟國家不滿導致的。
本次會議上,美國總統拜登只出席了12日的歡迎晚宴和13日下午與東盟領導人的集體會見,並以“太忙”為由,沒有安排與東盟各國領導人的雙邊會談。東盟領導人千里迢迢赴美,2天時間卻只有3個半小時能見到拜登本人,根本沒有機會就具體事務展開詳談。難怪在會前,就有東盟官員對此次峰會的安排頗有微詞,認為拜登的態度不夠“慷慨”,東盟領導人“應該得到尊重和平等對待”。
東盟的不滿也源於其核心訴求遭美國輕視。東盟國家同中國一樣,始終將經濟發展、提升與周邊國家各領域互聯互通、更深層次融入全球一體化作為優先事項。也因此,東盟和中國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始終保持著緊密合作。2020年11月,由東盟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中國作為重要成員參與其中。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13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2021年中國-東盟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782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5%。今年前4個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近2900億美元,同比增長9.4%,東盟仍然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反觀美國,始終對加強與東盟之間的經貿聯繫、促進東盟經濟發展興趣寥寥。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拜登政府上臺後,雖然推出了 “重建美好世界”基礎設施投資和“印太經濟框架”(IPEF),但都停留在概念上,始終沒有出臺詳細方案。2021年,美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僅為3790億美元,不到同期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的一半。本次會議上,被美國當作“重要成果”宣傳的向東盟撥款計劃,總額也只有1.5億美元。對此,路透社評價稱,中國去年11月承諾在未來3年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的發展援助,以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並推動經濟復蘇,與之相比,美國的投入相形見絀。美國在支援東盟發展方面空畫大餅,讓相關國家倍感失望。
被逼選邊站隊、參與對抗中俄,更讓東盟對美式霸淩無比反感,堅決抵制。西方媒體曾預測,美國將借峰會拉攏東盟對抗中國,逼迫東盟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立場。而從會後聲明來看,美國的如意算盤再一次落空了。此前,美國就曾多次向今年G20峰會主辦國印度尼西亞施壓,要求其拒絕俄羅斯總統普京參會。對此,東盟國家不堪其擾,最終被迫在本次美國-東盟峰會前,由11月東盟相關峰會、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東道主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出面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國際社會給予他們在不受外部壓力和干擾的情況下做好工作的機會和權利。雖然沒點名,但誰都看得出,這些話就是説給美國聽的。此次聲明未提及俄羅斯,只稱“尊重主權、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呼籲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等;在南海問題上,聲明更是僅表示“謀求和平解決”。
一邊空談“有意義、實質性和互惠互利的合作”,一邊卻強推東盟站上大國對抗的前線。就連本次會議上美國允諾的區區1.5億美元撥款計劃,都不忘塞進6000萬美元的“協助或幫助提升海事防衛”項目,圍堵遏制中國的意味明顯。因此,本次會議,只會讓東盟國家更進一步看清美國不顧別國利益,只求煽動地緣對抗博弈的真面目。其高調操辦峰會,最後卻碰一鼻子灰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若真想拉近與東盟的關係,必須傾聽亞太國家維護和平、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心聲,而打著合作的旗號,卻幹著拉攏小圈子搞大國對抗的事情,註定不得人心,也註定不會得逞。(責任編輯:樂水 張艷玲 原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