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減輕災害風險 守護美好家園

2022-05-13 14:4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今年全國各地針對當地特點,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應急演練和宣傳教育活動,在完善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應急指揮機制、檢驗專業隊伍防災救災能力的同時,也著力提高公眾主動避災避險的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5月9日,在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舉行了一場地震演習,演習模擬當地發生7.3級地震,現場大量房屋倒塌,數百名群眾傷亡,部分重要基礎設施受損、次生災害多發。省級一級地震應急響應立即啟動。

  雲南省地震多發頻發,近年來,為了提高防災救災能力,當地多次進行地震演習。今年這次演習規模最大,參與的專業力量最多,考核科目也最難。雲南道路交通不便,山脈縱橫,大江大河比較多,為此,這次演習專門設置了有針對性的科目,用來檢驗省級救援力量在震後綜合保通、救援力量快速抵達核心現場、堰塞湖處置等方面的應對水準。

  雲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救災保障中心部門負責人潘永説:“我們這次設置了潛水科目和孤島科目,雲南是一個多山地區,地震災害發生以後會大量出現交通阻塞、堰塞湖的發生。遇到這種險情,我們的舟橋力量,架橋、公路都會非常必要。第二個科目就是航空科目,也是針對雲南多山、交通堵塞這種現實條件。”

  演習現場,各種高精尖武器輪番亮相。應急通信保通隊伍構建的“空天地一體”應急通信系統可以實現震區救援救災全地域、全時段應急通信暢通;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大中型無人機空中勘察技術等,實時獲取受災重點區域、山體崩塌、堰塞湖等災情,精度高、定位準,為指揮部動員和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及時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參加地震演習,這批新技術、新裝備得到實戰演練的檢驗,運用它們的新戰法也得到創新應用,提高了救援救災效率。

  雲南省應急管理廳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處應急指揮員唐浩波説:“近年來,我們已經把洪澇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還有地質災害、地震災害整合成立了三個指揮部,集合了我們省級40多家部門,老百姓能第一時間得到救助,第一時間得到安置,把自然災害的風險降到最低。”

  未雨綢繆,演習練兵,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産的危害,盡最大力量保護生命、保障民生。雲南省的這場演習也體現了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2009年,我國把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期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14年來,每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都是圍繞著國家和社會需要解決的重大應急管理問題。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自然災害類型差別比較大,發生的災害各有特點。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尤其需要各地根據自己面臨的主要災種,從每一次發生過的災難中汲取教訓、搜尋不足,組織演練防災減災活動,提升全社會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水準。

  近日,河南新鄉組織了一場防汛抗災疏散行動,演練現場針對的是當地去年突然遭到大暴雨襲擊,應急響應慢、疏散轉移不及時、轉移安置力量不足、避災點物資準備不足等原因,造成重大財産損失的這塊短板,進行全流程演練。今年演練尤其重視對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風險識別和預警響應。

  河南新鄉市人防防汛抗災疏散演練指揮長田子超告訴記者,去年7月21日洪澇災害給新鄉市帶來特別大的損失,當地的南社村在洪水中浸泡了十多天,最大水位3.5米,全村426戶1926人全部受災。

  演習模擬7月上旬,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將再次襲擊豫北地區,新鄉市將成為災情中心,上游三個大型水庫已達警戒水位,泄洪壓力增大。預計將發生嚴重內澇。地處洼地位置的衛輝市唐莊鎮南社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預警響應機制立即啟動,救災運輸車輛和醫療救護專業隊馬上趕赴南社村,救援人員進村,挨家挨戶組織上千名村民疏散轉移。

  這邊防汛抗災疏散演練的同時,那邊人防工程防汛和緊急啟用人防應急避難場所等演練科目也同步進行。轉移出來的群眾經過四十多分鐘車程,安全到達備好一週食物和住處的人防應急避難所,得到妥善安置。

  田子超説:“通過這次演練,我們也是想讓群眾在汛情來臨之前在思想上行動上做好準備,一旦災情來臨,讓大家做到忙而不亂有序撤離,不漏一人,最大限度保證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不只在新鄉有這樣的防汛演練和宣傳,針對去年鄭州7月20日特大暴雨災害暴露出的問題,河南全省都正在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活動。根據氣象部門資料,今年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區域性、階段性的旱澇災害明顯,主要多雨區在我國北方,多個省份都在組織應對暴雨洪澇與地震地質災害的綜合演練,努力把災害風險減輕到最低。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專家、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説:“我想防災日的重要意義,首先是要提醒我們,不管我們社會的物質各方面取得什麼樣的進步,各種災害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始終要警鐘長鳴,要對各種事件的發生提高警惕,時刻防範。每次災情事件的結束就是我們學習的開始,把學來的經驗教訓用來指導我們日常防災減災工作。”

  近年來我們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斷提升,各部門發揮專業優勢統籌發力,共同開展救援救災。與此同時,提升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也成為防災減災工作中重要的一環。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説:“自然災害,群眾首先要自救互救,不是説所有災害發生以後,專業救援隊伍都能夠及時趕到現場,很多災害會造成三斷:斷路、斷電、斷訊,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群眾所在的災區就會變成孤島,所以要依靠群眾自身的力量自救互救,這是第一步,也是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教育,要達到的提升群眾自救能力最主要的目的。”

  浙江省是我國遭受颱風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今年他們推出了雲課堂,通過視頻連線觀摩、現場授課互動等方式,為公眾帶來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能,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識和正確處理突發災難事件應急能力。

  浙江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錢宏豐説:“防颱風工作中最難做的就是受災人員的轉移安置,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群眾,村幹部反覆到府做思想工作,但是還是有一些人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到避災場所安置,有時候只是因為他們放心不下家裏的幾隻雞幾隻鴨,所以這一次我們的活動中,重點突出颱風災害的知識宣傳,目的是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帶動他們的爺爺奶奶們轉變防災減災的觀念。”

  通過雲課堂,孩子們了解到浙江省歷年遭受的颱風災害和抗颱風經歷,學習了應急救援知識和技巧,還明白了避災安置所的內容和作用。

  防災減災,需要全民參與。主動了解身邊的災害風險隱患,熟悉緊急逃生路徑和應急避難場所位置,備好應急物資。學習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避險自救技能。

  薛瀾説:“防災減災日,其實最關鍵是面向全社會,面向我們的公眾。我們是通過這一天來提醒全社會,我們這個社會在進步的同時,還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各種各樣的災害發生的可能。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盡可能去學習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來應對潛在發生可能的風險。”

  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所謂“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就是講要居安思危,做好準備。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敬畏心理,努力認識災害規律、主動防災減災。而且,防災減災不僅是應急之舉,更應該是長久之計,比如正在進行的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就是為了摸清各類致災資訊,摸清底數、心中有數,才能掌握主動。另外,防災減災也不只是專業隊伍的事,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學習應急知識、掌握避災自救技能,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和不能缺的必修課。多一分儲備,多一種技能,生命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