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社評:堅持“動態清零”,這是中國的最大清醒

2022-05-12 18:3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當前,針對新冠疫情形勢及防控措施,國際輿論出現了相互矛盾的聲音。一方面,世衛組織和多國衛生專家一再警告全球抗疫形勢不容樂觀,貿然放棄嚴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導致疫情高峰捲土重來。另一方面,一些聲音對中國的“動態清零”方針提出質疑,認為“不可持續”,鼓動中國應儘快改變政策。

  我們認為,在全球疫情仍然高位運作、不少國家陷入抗疫疲勞的時候,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並不奇怪。關鍵是要從各國實際出發,拿出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避免給全球抗疫增添新的混亂。對於中國來説,局外人的評價可以“任性”,但我們自己的選擇不能搖擺。

  眾所週知,自疫情暴發以來,美西方許多政客、輿論機構就一直試圖把這個科學問題塑造成東西方的“路線之爭”,而且一定要讓中國成為“失敗”的一方。基於這一立場,他們最開始宣稱中國抗疫“陷入混亂”,在自己國家付出沉重的生命代價之後,又不停地上演“甩鍋”大戲。如今,他們在自己國家無奈“躺平”的同時,對沒跟他們“一塊躺”的中國説三道四,其真實用意不言自明。

  根據世衛組織的評估,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或間接導致的“超額死亡”人數約為1490萬,幾乎是各國官方上報世衛組織統計數字的3倍。誰來為這些不幸的生命負責?中國是人口大國,老齡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如果不是“動態清零”,全球的死亡數字會更加觸目驚心。中美兩國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如果中國貿然放棄“動態清零”,將可能導致150多萬人死於新冠疫情。

  僅僅是挽救眾多生命這一點,“動態清零”的意義就難以估量。而除了老年人等易感和危重症高發人群,新冠病毒對兒童造成的長期影響也是未知數。美國累計超過1300萬名兒童確診感染新冠,有20多萬兒童不幸成為“新冠孤兒”。美國有3億多人口,而中國人口超過14億,我們的“動態清零”著眼的是當下,呵護的是未來。

  還要看到,疫情才是拖累經濟的罪魁禍首。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下降約1.4%;歐元區19個成員國的GDP增幅相比上一季度收縮0.1%。經濟增長受多重因素影響,但“躺平”和“共存”,顯然沒有帶來預想中的積極效果。今年2月宣佈實施“與新冠共存”計劃的英國,其醫療系統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於疫情不斷反覆,學校和企業也很難維持正常運轉,“有1/10的人在生病”。伴隨著疫情變化和利益紛爭,美西方一些國家在“封鎖—疫情放緩—放鬆管控—疫情反彈—再次封鎖”的迴圈中反覆折騰,直接拖累了本國發展和全球經濟復蘇。

  相比之下,由於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10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8.1%,為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做出重要貢獻。這裡還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美西方一些人將“動態清零”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並不是基於科學理性的分析,而是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新冠大流行遠遠沒有結束,奧密克戎毒株還在不斷變異。據報道,傳染性比現有奧密克戎高30%的變異毒株已經登陸韓國,目前報告的六例感染病例均為美國輸入。這是加緊努力的時候,而不是“躺平”放鬆的時刻。這種情況下,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正是對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負責任。那些自己抗疫無能、還要求別人跟著“躺平”的行為,在科學和道義上都是有虧欠的;那些對內漠視生命、對外“甩鍋”推責的國家,才應該受到質疑和譴責。

  2020年以來,從突發疫情應急圍堵,到常態化疫情防控探索,從全鏈條防控的“動態清零”,到全方位綜合防控“科學精準、動態清零”,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一直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我們相信,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經得起歷史檢驗,也一定能為全球團結抗疫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