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陸空集疏運掃描
新華社上海4月10日電 題:上海海陸空集疏運掃描
新華社記者賈遠琨
4月9日,26艘國際大型貨輪靠泊洋山港碼頭;來自全國各地的供應物資源源不斷通過鐵路運抵上海;7400人在上海浦東機場貨運區域封閉作業、晝夜不停;中遠海運1400多艘船舶全球航行,全力暢通供應鏈物流……
疫情之下,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和航空貨郵、鐵路樞紐,仍保持24小時作業不斷不亂。面對陸路運輸部分受阻的現實困難,上海發揮集疏運體系優勢,通過海鐵聯運、陸轉水、陸轉鐵等多式聯運渠道,接中斷點、疏堵點。在碼頭、貨棧、鐵路線,工作人員咬緊牙關、堅守崗位;海陸空綜合交通無縫銜接;資訊化手段上線,借助“數據流”拓展線上辦公和無接觸辦公空間。上海集疏運體系正通過每一個環節的聯動,共同保障物流鏈穩健運轉。
24小時作業不斷不亂
4月9日,法國籍達飛蒙馬特輪靠泊洋山港冠東碼頭,該船長399米,吃水15.4米,是9日挂靠洋山港的26艘國際貨輪中的最後一艘,也是最大一艘。洋山港海事局工作人員介紹,9日全天的保障任務順利完成,進出港國際船舶共計26艘次,國內支線集裝箱船42艘次,保持著洋山港日常作業水準。
疫情之下,上海港聯合中遠海運、馬士基、達飛、地中海等各航運公司,向外貿、運輸企業積極宣傳補充的集疏運方式,外貿企業使用水路、鐵路轉運集裝箱的比例不斷提升,部分緩解了陸路運輸受阻的壓力。
記者從中遠海運了解到,借助上海樞紐港和多式聯運優勢,自3月25日以來,中遠海運已完成18.7萬噸煤炭、20.3萬噸石油等供應上海的重要物資運輸,全力為上海電力企業、石化企業提供原材料運輸保障。
為保障上海地區物資供應,中遠海運調動航運資源,全力打通安徽、江蘇、江西、重慶以及遼寧等地援助上海的大米、食用油、蔬菜等民生物資運輸瓶頸,特別是在長三角公路運輸部分受阻的情況下,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加大利用駁船開展“水水轉机”,緩解公路運輸資源緊缺的壓力。
作為國際航運市場的主力軍,中遠海運在保障全球供應鏈物流暢通中發揮積極作用。目前,中遠海運在全球航行的1400多艘船舶和全球航線服務不斷不亂,全力暢通供應鏈物流。
多式聯運疏堵點接中斷點
連日來,儘管公路貨運千方百計疏堵解困,但要保障常態化的大宗生産生活物資運輸,仍然壓力較大。上海充分發揮集疏運體系優勢,快速通過陸轉鐵、海鐵聯運、陸轉水等多式聯運功能,保障物流鏈暢通。
4月8日14時許,載有太陽能板、五金配件、日用百貨等出口貨物的X8020次中歐班列從鐵路義烏西站啟程,奔赴捷克布拉格,預計15天左右抵達。據統計,3月份,長三角鐵路開行中歐班列254列,部分緩解了陸路運輸壓力。4月1日至8日,僅義烏中歐班列即開行26列,發運2248標準箱。
同時,鐵路發揮運量大、成本低的優勢,重點保障電煤、化肥、糧食、礦砂等重點物資運輸。3月份長三角鐵路日均裝車11939車,同比增長8.7%。
中遠海運旗下公司泛亞航運,在長江沿線55個港口都開通了“陸改水”服務。目前,南京、揚州、張家港、徐州等地到上海實現了“天天班”,以定航線、定船名、定班期、定碼頭、定人員“五定班輪”的服務,確保物資準時送達。
“數據流”提供線上服務綜合保障
上海作為國際貨運綜合樞紐,無論海港、空港還是鐵路都在集散全國、全球的各類大宗物資,其中有危化品、冷鏈品、大部件等,不同貨物需要不同的保障機制。
封控期間,上海浦東機場貨站組建了冷鏈專班,重點保障涉及民生的進口冷鏈生鮮貨物。3月28日淩晨,總重3噸的智利貨物空運到上海,冷鏈專班在聯檢單位支援下快速完成通關、提貨手續,當天下午完成發貨。
單日吞吐量高達十余萬標準箱、貨物品類繁多的國際化大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下,通常的作業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運輸保障需求。各口岸單位和運輸企業積極借助資訊化手段,通過線上服務、無接觸服務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疫情防控風險。
上海浦東機場貨站單證班組晝夜不息,依託“天運通”系統非接觸式處理單證,遇到急件、特殊件加快處理;上海港以遠端非接觸方式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政務辦理暢通,保障載運重要民生物資的船舶優先通行;中遠海運利用電商平臺和區塊鏈等數字化手段,開展線上訂艙、換單、提放箱等服務,確保運輸服務正常開展。
在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的同時,各口岸單位將嚴守海上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防止疫情通過交通運輸渠道傳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