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留抵退稅提振市場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對留抵稅額將實行大規模退稅,預計全年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部署實施這項工作,確保納稅人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其中,首批用於支援小微企業留抵退稅的轉移支付4000億元已于3月21日下達,將用於4月1日開始的退稅。
增值稅留抵的産生與增值稅的計算方法有關。我國增值稅採用稅款抵扣的方法計算,先分別計算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然後用銷項稅額抵減進項稅額後的凈額作為企業當期應繳納的增值稅額。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如果企業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結轉至下期繼續抵扣,就成為通常所稱的“增值稅留抵”或“留抵稅額”。
2018年以前,我國主要採用期末留抵結轉下期抵扣的做法,僅對個別行業和領域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由於特定事項産生的留抵稅額按一定公式計算退還。2018年,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電網企業退還增值稅留抵,但規模小、範圍窄。2019年,我國初步建立制度性期末留抵退稅制度,對全部行業符合條件的一般納稅人退還增量留抵,並對部分先進製造業納稅人設置了更為優惠的退稅條件。2021年,進一步放寬了先進製造業的範圍,加入了醫藥、化學纖維、鐵路、船舶、航空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儀器儀錶等行業。
今年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顯著加大,充分體現了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的結合。具體來説,此次留抵退稅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政策力度大,深入解決存量留抵問題。從規模上看,約1.5萬億元的留抵退稅規模史無前例。2018年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電網企業一次性退還期末留抵的退稅總額為1148億元,其後的增量留抵退稅政策雖然覆蓋全部行業,但均僅針對與2019年3月31日相比的增量部分,這一時點之前的存量留抵不在退稅範圍內,因而規模也相對有限。今年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6個行業的企業,不僅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而且將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這對於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盤活企業資金、激發企業活力,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業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政策針對性強,退稅速度快。對於留抵退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先安排小微企業,重點支援製造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這是在充分考慮增值稅留抵對不同規模、不同領域企業不同影響的基礎上,做出的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決策,有利於小微企業持續穩定經營,有助於重點領域企業擴大投資、改進工藝、升級技術裝備,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並通過加快製造業發展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財政部、稅務總局對各類企業詳細部署了分批開展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安排。
第三,資金保障有力。中央為今年1.5萬億元規模的留抵退稅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今年留抵退稅規模大,可能對部分財力較弱的地區造成較大壓力。因此,對於今年留抵退稅的地方承擔部分,中央安排專項轉移支付支援,並向小微企業和縣區傾斜,確保退稅政策不打折扣。
今年的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後,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以及製造業等六個行業的增量和存量留抵稅額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通過退給企業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直接為企業提供現金流,促進其加快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有助於有效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為高品質發展積蓄新動能。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