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領袖|習近平兩會之“喻”
編者按:在催人奮進的春天裏,2022年全國兩會圓滿落幕。今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十次出席全國兩會。十年來,一個個“兩會微鏡頭”裏,總書記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他的話語真誠、樸實、生動、精彩,值得我們銘記於心,深刻領悟。
央視網《人民領袖習近平》欄目推出系列創意互動特稿,與您一起感受人民領袖的民本情懷。
十年春之盛會,奏響時代強音。
2013年至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53次參加全國兩會的團組審議討論,面對面聽取約400名代表委員發言,同他們傾心交流、共商國是,凝聚共識、擘畫未來。
十年兩會,總書記留下了許多深入人心的精妙比喻,蘊含治國之道,流淌濃濃深意。
“三農”之喻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要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用“‘長牙齒’的硬措施”這個生動比喻,強調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所謂“長牙齒”的硬措施,就是出臺保護18億畝耕地的措施要硬、管用、有用,是帶有責任制、獎懲分明的措施。總之,就是要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耕地。
唯有“長牙齒”“咬得疼”“嚴防死守”,方能實現“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2020年5月23日,面對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總書記深情回憶起當年在陜北黃土地上的一段往事,“我那時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什麼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
鄉親們告訴他,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最大的期盼就是“將來幹活挑著金扁擔”。
“‘金扁擔’,我把它理解為農業現代化。”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重點從農産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準上發力。
2021年2月23日,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一片高標準農田裏,自走式噴灌機在為小麥澆水。
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智慧化的“金戈鐵馬”,從發展智慧農業,充分運用農業物聯網等現代農業技術,到通過大數據、雲計算進行智慧灌溉、精準施肥以及水肥一體化控制……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挑上了“金扁擔”,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一條“金扁擔”,挑起了老百姓對好日子的憧憬,蘊含著人民領袖的為民初心。
生態之喻
“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於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裏吃飯的傢夥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傢夥還沒拿到手,這不行。”
2022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以“踩‘急剎車’”“吃飯的傢夥”為喻,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廓清思路。
過去一段時間,在全國上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努力的過程中,有些地方心急了些,步子大了些。
全國兩會上,總書記一針見血指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科學有序推進。”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總書記諄諄告誡。
2021年5月13日拍攝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
2016年3月10日,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引用這個比喻,強調:“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在地方考察時、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總書記多次以“眼睛”“生命”為喻,展現出對環境保護一以貫之的堅定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我們的“眼睛”和“生命”。
作風之喻
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幹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代表們告訴總書記,2014年,江西省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全線飄紅。
總書記説:“可見,反腐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持續健康。”
對“爛樹”,需以霹靂手段徹底拔除之,以正綱紀。對“病樹”和“歪樹”,則須正其主幹,剪其病枝,使之恢復挺拔,此乃真正愛護之舉。
治黨必須從嚴。若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危害的是整個政治生態。
2021年6月3日,黨員在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
此外,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關鍵在領導幹部。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明確要求:把好用權“方向盤”,係好廉潔“安全帶”,激濁揚清,扶正祛邪,自覺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履職盡責、作出貢獻。
2013年,在上海代表團,總書記強調,各級幹部要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發揚釘釘子的精神;2014年,在安徽代表團,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2015年,在吉林代表團,總書記要求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發揚釘釘子精神……
一個個比喻,一次次強調,彰顯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與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振奮了黨心民心。
…………
這十年,習近平的兩會妙喻,言簡意深,直抵人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