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輕人都將從體教融合受益
體育納入考試不是終極目標
每個年輕人都將從體教融合受益
青少年體質健康話題,在北京冬奧會之後的首次全國兩會上越發升溫。
國家統計局在冬奧會前發佈數據稱,從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其中,18歲以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人數為0.46億,18-30歲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率最高,為37.27%。
按照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的説法,3.46億中國人在冰雪運動中感受快樂、收穫健康,冰雪運動的迅速普及,像是一幅“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孫東生也是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他希望,借著冬奧會的東風,吹響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衝鋒號。
按照《“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增強青少年體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然要求。
像孫東生委員這樣與冬奧會有更多交集的代表、委員有共同的希望:借助冬奧會播撒的種子,進一步提升冰雪運動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水準。
張家口是北京冬奧會的三個賽區之一,在籌辦冬奧會過程中,這個城市産生了一大批年輕的冰雪愛好者。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教師尤立增帶來的建議就是:紮實推進校園冰雪運動,讓青少年成為未來冰雪運動的主力軍。他還具體提到,要將冰雪運動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或課後服務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排球運動員張常寧可能沒有預料到自己的建議能“一石激起千層浪”。
3月5日下午,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張常寧發言説,她對報告提到的“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促進全民健身蔚然成風”的內容印象深刻。
她表示,自己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建議抓住體育學業水準考試這個突破點,在一些地區試點高中學業水準合格考試中增加體育考試,並將成績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
張常寧的發言被簡化為“高考也要考體育”後引爆網路。隨後,張常寧在社交媒體上解釋説,提建議的本意是為了加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不是增加考生的負擔。
她還説,希望能利用考試的杠桿作用,調動“社會、家庭、學校和青少年學生”四位一體的積極性,真正認識到體質提升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體育不是用來為難學生的,體教融合後每一個青年都將是受益者”。張常寧説。
張常寧特意強調,體育納入考試不是她建議的重點。她更希望:學校下力氣抓好體育教學,引導學生從內心享受體育;在社會層面,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滿足青少年健身的場地需求,有豐富的課外體育競賽和活動,滿足青少年欣賞和參與高水準體育賽事的需求……
為了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鍊協調發展,2020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這份文件把青少年體育教育擺在了核心位置。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張健認為,體育納入中考、高考都不是終極目標,應該打造學校的體育文化,真正把體育變成每個孩子的生活方式。在他看來,當學生被這種文化氛圍熏陶,家長也會愈發重視體育在青少年成長中起到的作用。
張健也特別重視全民健身。他這次帶來的提案就是希望能有序開放自然水域,加強水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以促進水上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尤其是能建成一些青少年體育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陳立人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發言稱,相關部門要通力合作,解決體教融合向縱深推進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今年陳立人的建議也與青少年健康教育相關。他説,自己做人大代表這幾年,圍繞體育事業發展提了不少建議,對體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認識更加深刻。
陳立人曾對媒體解釋説,以前覺得“拿金牌”重要,現在認為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發展、推動青少年養成終身體育鍛鍊習慣、提高人民健康水準更重要。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李紅娟教授近年來專注于研究運動、健康及學業之間的關係。她解釋説,傳統教育觀念認為,學習是一種可脫離身體的單獨的認知活動。而現階段,身體活動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不斷得到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家長的認可,比如新課程改革開始強調“身心合一”,倡導“身體力行”。
李紅娟説,其實身體活動與學業能力之間並不存在矛盾,四肢發達並不意味著頭腦簡單,身體是學習的主體,身體參與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有助於兒童青少年認知功能的發展和學業成績的提高。
在李紅娟看來,這種新的認知帶來的觀念更新,可能會帶來家、校在體育、健康觀念上的轉變,更好地支援青少年通過運動形成健康體魄。
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