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小茶館連著大會堂——從兩會看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

2022-03-09 21:4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群眾在臨渙古鎮一家茶館裏喝茶。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小茶館連著大會堂——從兩會看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

  新華社記者郭麗琨 長遠 李來房 李志暉

  在中國西南四川雅安的一個山村,已參加十多次基層人大代表選舉投票的百歲老人李朝蘭,希望今年代表委員“能多考慮考慮農村養老問題”。

  在上海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負責人胡煜昂關注著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的審議。去年,聯繫點對修正草案的條款提出18條修改意見,直通全國人大。

  上海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安徽省臨渙古鎮,茶香氤氳。村民們在茶館中一邊喝茶,一邊聊著怎樣從兩會資訊中找到小鎮的發展機遇。

  他們所參與的是涉及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實踐。

  “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説。

  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承載著14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從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到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全過程人民民主正在東方大國展現蓬勃生機,迸發旺盛活力。

  “一顆玉米粒”起始的民主選舉

  “我第一次參加基層選舉是1953年的冬天。那次投票,我們還是排著隊用玉米粒投的呢!”李朝蘭老人説,“那天,我激動得幾乎一夜沒睡!”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中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

  截至2020年底,中國共有各級人大代表262萬名,佔比94.5%的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由選民一人一票直選産生,全國、省、市三級人大代表是間接選舉,由下一級人大選舉産生。

  李朝蘭老人(右二)參加縣鄉人大代表選舉投票。新華社發 吳光于 通聯

  去年10月,李朝蘭鄭重地將兩張選票投進工作人員送到家門口的流動票箱。她是參加中國新一輪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投票的10億多選民之一。

  “國家從來沒有忘記我這個普通農民,每次換屆都給我發選民證、發選票。”她説,“我的選票是有用的!”

  從玉米粒到流動票箱,時代在變遷,但在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從未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歷次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選民參選率均保持在90%左右,遠高於不少西方國家地方選舉的投票率。

  與一些西方國家的議員不同,中國的人大代表不脫離各自的生産和工作,也不因履行代表職責而領取額外報酬。代表們來自各方面、各階層,婦女、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逐步提升,人口最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不搞“民主秀”,人民參與投票不是追求表面的熱鬧、華麗,而是行使真正的民主權利,為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

  去年兩會,代表建議、委員提案促成出臺政策措施1600多項。其中,有關快遞員、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建議,很快體現于當年7月政府部門發佈的一項指導意見中。

  英國政治評論員卡洛斯馬丁內斯指出,西方幾年一次的投票對解決一些重大實質問題沒有實際幫助。民眾可以參加選舉投票,但其所投的代表卻不願向貧困、種族、疫情等問題宣戰,社會頑疾難以解決。

  中國的選人用人機制重視選賢任能,層層選拔和民主選舉相結合。

  加拿大政治學者貝淡寧認為,這種中國式賢能政治的優勢明顯,中國的領導幹部不僅需要有很強的政治經驗、治理能力,還要有品德,“他們從政不是為自己或家庭服務,而是為人民服務”。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連續十年在中國開展的民調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滿意度連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1月,全球知名公關諮詢公司愛德曼發佈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蟬聯全球第一,達到10年來的新高。

  “一壺茶”裏的民主味道

  安徽臨渙古鎮,林立的茶館天濛濛亮便開門迎客。六百多年來興盛的茶文化讓“飲茶議事”成為小鎮居民的傳統,也促成了“人大代表談心室”在茶樓裏誕生。

  古樸的茶館裏,老茶客劉進華與幾位鄉親圍坐桌旁,商量著在人大代表接待日提出一個建議——修建公廁,既方便遊客,也提升小鎮形象。

  “大家對公廁建在哪有不同意見,我們今天來商量商量,找個最合適的地方。”他對大夥兒説。

  位於臨渙古鎮的茶館調解委員會。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幾年來,人大代表在茶館裏為群眾辦結300多件建議,修路築渠、路燈維護等百姓關切事得以解決。

  茶館裏還有調解室。在“調解達人”的斡旋下,一壺茶的功夫可避免一場官司,幾塊錢的成本就能化解鄰里糾紛。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和為貴”。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諦。

  臨渙古鎮茶館裏的“人大代表談心室”。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種民主協商、民主管理也吸引在華工作生活的外國人參與其中。

  距臨渙古鎮七小時車程的上海,在此居住20多年的土耳其人諾揚羅拿喜歡給所在的虹橋街道“挑刺兒”。從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到道路譯名、欄杆設置,他的許多建議被採納。針對外籍人士在中國境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相關細節建議也體現在法律中。

  “提建議不是抱怨,也不是僅僅提出問題,而是帶著一定高度並且經過一段時間觀察,還要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這位“洋啄木鳥”深有心得。

  從茶館、樹下、屋場、會議室的“線下懇談”,到擁有10億多中國網民的“雲上議事”,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東方智慧的民主協商平臺遍佈社會各層級各領域。

  諾揚羅拿在參與志願者活動。採訪對象提供

  擘畫中國五年發展藍圖的“十四五”規劃(2021-2025)廣泛徵求了專家學者、代表委員、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等各方意見,並通過網際網路向全社會徵求超過100萬條意見建議。

  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人民政協是中國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在這個制度平臺上,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對國家大政方針、經濟社會各領域重要議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

  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美國學者龍安志認為,中國民主是一個“共識構建”過程。

  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不僅要討論政協的問題,還要列席全國人大會議,參加對有關法律修改、“一府兩院”工作報告等的討論。

  去年,全國政協圍繞高品質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高水準開放等議政建言,助力“十四五”良好開局。

  “政協並不是提出問題就完事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表示,能立行立改的小問題要立馬解決,比較大的問題,政協也會推動逐年解決,最終讓有關方針政策落地,讓百姓有獲得感。

  “直通車”通達的民主決策

  浙江義烏便利店員工羅小又為自己的一條建議被納入反食品浪費法感到自豪。

  “有些食品包裝袋上保質期、生産日期標注不明顯。”一場立法聽證會上,羅小又提出這個問題。在場的資訊員記錄下來,整理後直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數月之後,羅小又在正式頒布的法律條文裏看到了所提建議的“落地成果”:“食品保質期應當科學合理設置,顯著標注,容易辨識。”

  如此高效互動得益於在全國設立的20多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這被比作立法“直通車”。立法機關得以便捷地了解人民關切,更有效地將民意轉化為國家立法決策和成果。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繫點——古北市民中心。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不是所有決策過程都是“一帆風順”的。電子商務法出臺前,經過3次公開徵求意見和4次審議,前後花了五年時間。中國立法者均衡各方合法權益,最終對電子商務經營者適當加重了責任義務,更好保護消費者。

  “我們國家的每一項立法都是如此,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將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説。

  中國堅持民主集中制。這一重要原則有效防止“議而不決”。

  德國媒體《我們的時代》週報近日刊文指出,西式民主實踐中,黨派爭吵和對短期利益的關注往往帶來混亂、不安全感和緊張感。每個經濟行為體都急於最大化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考慮長遠後果。

  關鍵時刻更顯中國民主效能。無論是取得抗擊新冠疫情重大戰略成果,還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都與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民主決策、高效決策密不可分。

  從立法到行政,都強調科學決策,並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目標。決策無論大小,關鍵在於落實。中國不允許對人民的承諾變成空頭支票。

  政府工作報告經過近3000名人大代表審議通過後,國務院會逐項分解重點工作,明確責任和完成時限。

  在中國,決策一旦作出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各地各部門在決策執行中都要受到嚴密的民主監督。任性用權、履職不力者都將被問責。

  “一座殿堂”見證的民主力量

  北京,人民大會堂,是一年一度兩會的舉辦地。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在這裡與幾千名代表委員共商國家大計、把脈民生熱點。

  在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存在兩千多年的農業稅宣告終結,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出臺,外商投資法生效給外企吃下“定心丸”……

  這些都是人民代表行使國家權力,把黨的主張、人民意願經過法定程式後,轉化為國家意志和共同行動。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實現有機統一。

  今年兩會,關於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組織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地方組織法的修正草案正擺在代表委員桌案上。草案將“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總則。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

  覆蓋廣袤中華大地、56個民族的中國民主制度體系,符合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實際,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偉大奇跡。

  今天的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一萬美元,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社保體系,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

  南非中國問題專家保羅滕貝表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服務人民利益,産生良好的治理效能,使中國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就。

  民主是多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了人類政治文明。

  毛珍芳為老百姓記錄基層治理積分。新華社發 吳光于 通聯

  來自四川雅安的彝族全國人大代表毛珍芳帶來一份加強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的建議。這是她在徵求了很多像李朝蘭那樣的老人意見基礎上形成的。

  令她感到振奮的是,正是這次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補齊農村社會福利短板,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兒童、“三留守”人員等特殊和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

  “民主就是要讓每個聲音都被聽到。”34歲的毛珍芳説。

  民之所盼與政之所向,在人民大會堂“互聯共振”。(參與采寫:周文其、許曉青、陳尚營、吳光于)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