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在履職盡責中展現風采
【代表通道】
紮根基層,在履職盡責中展現風采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側記
光明日報記者 張雲 靳昊 李娜
3月5日8時,8位全國人大代表依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開啟。
勞動者權益保護、易地扶貧搬遷、城市規劃與建設、守護綠水青山……這些來自基層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聚焦民生熱點,回應百姓心聲,將“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誓言貫穿在履職盡責的實踐中。
共同獲得閃閃發光的人生
每日早出晚歸、穿街走巷,服務於城市毛細血管的最後一公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快遞小哥。
柴閃閃代表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一名郵件接發員。17年前,他從湖北農村來到上海,每天工作就是在火車站臺上裝卸郵包。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曾讓他想過放棄。在企業的關懷下,他漸漸融入郵政大家庭,並在2011年的上海郵政大比武中奪得第一名。
2020年,柴閃閃參與了一起外賣員撞人糾紛調解。“應該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帶著這樣的信念,2021年,柴閃閃把快遞小哥的心聲帶到了全國人大會議現場。此後,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出臺《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我願反映更多基層勞動者的所思所想所盼,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獲得閃閃發光的人生。”柴閃閃説。
從黃土地走進人民大會堂,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作家馬慧娟代表感嘆:“我們正在黨中央的帶領下,用自己的雙手展現著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力量。”
馬慧娟回憶,自己從小就喜歡讀書,但因為貧困,16歲初中畢業就輟學了。20歲時,老家寧夏西海固黑眼灣迎來移民搬遷政策,她和鄉親們從大山裏搬到了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地紅寺堡,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移民搬遷,馬慧娟重新開始閱讀和寫作,出了5本書,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
“我的故事只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個小縮影。”馬慧娟笑著説。
這樣的故事,同樣發生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校長董彩雲代表身邊。20年前的臨夏州還沒有特殊教育,而她所在的小學迎來了一個身患一級聽力殘疾的孩子。董彩雲和老師們為這個孩子量身制定教學目標,當時孩子還沒有名字,董彩雲就為他取名為馬學賢,成為這個孩子的“校長媽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馬學賢變得自信、開朗,還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和繪畫社團。如今,馬學賢成為一名配菜師,他配菜的短視頻在網上小有名氣。
“教育的意義在於點燃愛、守護愛、播撒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董彩雲用30多年的從教生涯,書寫著教育工作者始於接納、終於奉獻的動人篇章。
將個人生命同國家強大焊接在一起
姜濤代表是貴州航太天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屬焊接班班長,也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3歲時,他跟隨父母來到遵義,並在17歲那年成為航太人。
“這麼多年來,我手持焊槍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次次超越自我。”從多個國家重大型號裝備研製,到航太發射“一箭20星”,姜濤和團隊攻克了數以百計的焊接技術難關,讓焊縫探傷檢測百分之百無缺陷。
“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但我卻將生命同國家的強大焊接在了一起,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姜濤的眼神自信又堅定。
北京冬奧會期間,京西首鋼園區驚艷亮相。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代表生於斯、長于斯,也將自己對北京的深厚感情融入一份份城市設計圖紙中。
吳晨和眾多建設者、建築師、規劃師一起展開長達10年的伴隨式設計。其間,大量的工業建築更新為民用建築,工業遺存風貌和嶄新的實用功能相融合。“今天的首鋼盡顯‘鋼鐵本色’,向世界展示了美美與共的生動圖景,真正成為‘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吳晨説。
信念如山,方能意志如鐵。中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某保障隊副隊長王方代表,分享了幾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抗洪搶險救災任務中,列兵李江帆衝進齊胸的洪水,抱出一名嬰兒,生動詮釋了人民軍隊愛人民、危難之際見忠誠的初心本色;衛國戍邊英雄、革命烈士陳祥榕,把“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寫在頭盔上,用生命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三軍儀仗隊戰士閆振面對國旗流下熱淚,淚水中飽含對國家強大與民族復興的驕傲與自豪。
“他們是無數平凡中國軍人的縮影,蘊含著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精神密碼’。”王方表示,“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全軍官兵必將不負使命重托,強軍事業必將取得新發展新突破,人民軍隊必將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砥礪奮進、勇毅前行。”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
“我從事林草行業30年來,早就把保護森林和草原融入我的生命。”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站長陳良代表,講述了一段經受“冰與火”的往事。
有一年5月,陳良突然接到火情報告,立刻組織人員奔赴前線,連續奮戰幾天幾夜。他還記得,眼前熊熊燃燒的火焰炙烤著身軀,腳下的積雪濕透了褲子和鞋。“林子是綠色保障,只要把林子保住了,我拼了命也值啊。”一位姓陸的林場工人道出大家的心聲。
如今,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內蒙古生態越來越好。陳良説,在大興安嶺林區,多年不見的野生動植物出現了,百姓搞起生態旅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經常跟大家講,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森林和草原,像珍惜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陳良用行動詮釋了無悔的誓言。
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青海,藍天白雲,山清水秀。
“我的老家黃南州全境屬於三江源生態保護區。作為源頭人、護塔人,我們不僅自己要用上好水,還要保證中下游的人也能用上好水。”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來水公司職工夏吾卓瑪代表介紹,通過採取禁牧封育、濕地保護、植樹造林等舉措,原先的荒山披上了綠裝,乾涸的河床裏流滿了清水。同時,當地還通過無人機、水質感測器等科技手段進行數據巡河,努力保證“一江清水向東流”。
“我們要把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讓‘三江之源’源清流潔,讓‘中華水塔’堅固充沛,讓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滋潤甘甜。”夏吾卓瑪信心滿滿。
(光明日報北京3月5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