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拼搏!冬殘奧 “雪容融”接棒 轉換以人為本

2022-02-28 14:4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冬奧會的熱情余溫猶在,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的大幕即將拉開。秉持著節約辦賽的原則,冬殘奧會使用的場館全部是沿用冬奧會場館,一館兩用。但是冬殘奧會有它的特殊性,從競賽場館到運動員餐廳,要求都和冬奧會不一樣,從設施到服務都需要進行轉換。冬奧會閉幕後這十幾天的時間是轉換工作的關鍵時期。怎麼轉換?怎樣方便世界各地來的冬殘奧運動員,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無障礙體驗?一起來看看。

  2月25日是冬殘奧村正式開村的第一天,這一天,150多名運動員抵達延慶冬殘奧村。延慶冬殘奧村沿用的是此前的延慶冬奧村。與冬奧會時不同的是,為了更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安檢口由12公里外直接移到了村門口。這樣參與冬殘奧會的運動員中途不需要下車安檢,從機場到村裏全程只需要下車一次就好。

  不僅地點變了,安檢環節也有很多的變化。考慮到一些肢體殘疾的運動員需要穿戴假肢或者乘坐輪椅,通過安檢機時可能會被誤判,特意加設了人工安檢綠色通道。

  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村長程紅説:“運動員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出發點,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想運動員所想,除了競技性以外,其實冬殘奧從根本上來説更是一種人文象徵,所以我們在服務保障中要更多從細節體現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細節入手是冬殘奧村的保障和服務理念。細節如何體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細心。開村前對相關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進行了細緻培訓,安檢環節是培訓的重點之一。

  服務要細心,更要適度。安檢出口處設置了無障礙斜坡,方便輪椅通行,這個時候要不要幫著推輪椅,也要細心觀察後再行動。

  殘奧運動員中有不少是有肢體障礙和視覺障礙的。作為冬殘奧會舉辦期間部分運動員及隨隊官員的家,在延慶冬殘奧村,從“細節入手”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服務格外細心,食住行中的各種無障礙設施也貼心細緻地照顧到了大家的特殊需求。

  無障礙設施要方便,更要安全。細節決定成敗,小到一個洗手間門的開關方式,工作人員都做了精心設計。除了門檻、門把手等這些已經預先建設好的很多無障礙設施,在冬奧會運動員離開後,針對肢體障礙運動員的特點,對他們要入住的房間都有針對性做了一些升級和調整,馬桶旁邊的活動把手就是新安裝上去的。

  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秘書長嚴晗説:“把手拉下來以後,兩個把手75到80釐米這樣的空間便於和輪椅對接,運動員可以撐著把桿轉過來進行如廁。”

  不僅僅是衛生間,床、衣架、衣櫃、鏡子等這些生活常用設施的高度也都做了針對性降低處理。以床為例,比冬奧時運動員的床降低了10釐米,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調整,但卻給冬殘奧運動員帶來很大方便。

  在冬殘奧村,一切以人為本,不僅是住宿的房間,餐廳也處處體現了服務保障的細心、細緻。冬殘奧會的餐廳原來也是冬奧會期間的餐廳,為了方便有輪椅運動員進出和就餐,餐廳的桌椅擺放、整體空間,包括桌子的高度等等,也一一做了針對性改造和轉換。針對視力障礙運動員,還專門準備了盲文功能表。

  “細節入手”不僅需要細心、細緻,更需要專業。在冬殘奧會中,比賽損傷、日常意外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輪椅、假肢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下,及時、專業的假肢、輪椅等器械的護理和維修非常重要。為此,冬殘奧村專門設置了輪椅和假肢維修服務中心,聘請了曾為多屆殘奧會服務過的專業公司來為運動員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服務。

  從2月23日12點延慶冬奧村正式閉村,到25日上午8點延慶冬殘奧村正式開村,44小時內運作團隊完成了95項轉換。

  程紅説:“對殘疾運動員來説,現場服務和現場人員多並不一定是好事,他們最需要的是在不需要人為幫助的情況下能夠自如享受我們村裏相關的設施設備,讓無聲的服務員來輔助運動員在村子裏自如地生活。”

  升級了“硬體”,優化了“軟體”,冬殘奧村細緻的保障和服務讓村裏的運動員和國際殘奧組委的官員們倍感溫暖。不僅僅是冬奧村,告別冬奧,迎接冬殘奧,各個比賽場館的轉換也是迅速進行啟動。

  和冬奧會期間的主要比賽項目相同,冬殘奧會期間,國家體育館依然是冰球比賽的主要賽場。但是在冬殘奧會冰球比賽項目中,運動員需要全程乘坐冰橇參加比賽。這種情況下,冬殘奧會和冬奧會的標準冰球球場要求有很多不同。2月21日,冬奧會閉幕的第二天,這裡就迅速啟動了轉換工作,球場轉換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厚冰面。

  國家體育館場館運作秘書長齊靚説:“要從3.5釐米加厚到4.5—5釐米。因為殘奧運動員是滑著冰橇比賽,冰橇的一頭是擊球的,另一頭是尖的,是輔助滑動來戳冰的,這個尖比較尖,如果冰面比較薄的話容易戳著冰的底漆。”

  不僅是冰面,針對運動員需要全程乘坐冰橇,在從更衣室到比賽場地的通道上這些運動員活動的地方,還專門加舖了300平方米的倣冰板,方便坐著冰橇的運動員自由進出。針對坐在冰橇上視線也更低,運動員等候區的板墻也更換成了透明板墻。

  國家體育館場館運作團隊媒體副主任潘忠民説:“運動員時刻要關注場上的變化,一旦要換人的時候,門一打開就出去了,所以這個地方必須做透明的。同時為了做精細,裏面冰的厚度跟冰面的厚度是一樣高的,不影響他出去。”

  除了考慮到比賽和備賽,比賽結束後,為了方便運動員接受記者採訪,在新聞混合採訪區,原有的擋板也從1.2米高降到了60釐米。

  以運動員為中心,注重每一個細節,北京冬殘奧會共使用30個場館,包括國家體育館等5個競賽場館和冬殘奧村等25個非競賽場館,目前都在迅速轉場積極備戰冬殘奧。

  2月20日,冬奧會閉幕,3月4日,冬殘奧會開幕,儘管轉場時間不長,但對保障好冬殘奧會工作人員卻信心十足。

  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部長楊金奎説:“北京冬奧組委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一崗雙責、同步籌辦、同步實施的工作原則,我們相應推出了關於統籌冬殘奧會和冬奧會同步籌辦的指導意見。”

  “同步籌辦、一崗雙責”,為冬殘奧會打造無障礙環境,早在2018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中國殘聯、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就聯合印發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這個指南同時也得到了國際殘奧委會批准,作為場館無障礙建設的規範依據,指南要求將無障礙工作同步納入場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驗收評審各環節中,確保相應場館設施符合冬殘奧會運作要求。

  楊金奎説:“自信地講,我們所有的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包括3個村,我們的無障礙百分之百按照指南要求,我們把工作都做在前面了,轉換期的工作不是特別大。中國已經準備好了,北京、張家口準備好了,組委會準備好了,我們大家都準備好了,希望你們來,我們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

  雖然冬奧會閉幕到冬殘奧會開幕之間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但是轉換期的工作卻顯得從容有序。這是因為早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就已經會同多個部門,對所有涉及殘疾人運動員的流線、可能會用到無障礙設施的房間的各種細節逐一進行了多輪核查,並成功舉辦了冬殘奧的測試賽,可以説胸有成竹。各項設施都從殘疾人運動員的實際需求出發,所有服務都以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參賽為落腳點,處處體現出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和對殘疾人群體的人文關懷,相信“雙奧之城”北京必將為世界展現一屆有溫度、無障礙、同樣“無與倫比”的冬殘奧盛會。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