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向世界講述一個擁抱冬奧的中國

2022-02-04 14:5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天,從漫長的歷史長河裏端詳,萬千欣喜,萬千感慨。

  當1908年歐洲舉辦奧運會的消息傳到中國,《天津青年》雜誌發出“奧運三問”的時候,誰能料想,百年後不僅一屆“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驚艷了世界,冰雪絢麗的冬奧會也花落中國。

  百年奧林匹克夢,一曲奧運與國運的交響。

  冬奧夢交匯中國夢。昔日九原板蕩、百載陸沉之際憧憬著“奧運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一場又一場盛會成為新時代的必然,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思所感:“這是百年變局的一個縮影。”

  歷史會記住這一天: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

  熊熊火炬將在鳥巢點燃,北京將成為“雙奧之城”。

  故事,要從2014年的那個春節講起。

  習近平總書記遠赴俄羅斯索契,同國際奧會主席巴赫一席深談,冬奧夢的種子由此紮根中國。

  從夢想到夢圓,8年時光銘記奮鬥足跡。

  此刻,世界矚望冬奧,矚望中國。

  開幕前贏得的一塊“金牌”:

  向世界講述一個“讓老百姓感到幸福”的中國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同巴赫主席在索契深談時,娓娓道來冬奧之於中國人民的意義:“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依山襟海的山海關,既是歷史上鎖隘難攻的軍事要塞,也是自然氣候造就的冰雪運動分界線。讓更多人更廣泛參與到包括冰雪運動在內的體育運動中來,這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要義。總書記的講述打動了巴赫主席,也鋪展了足以改變世界冰雪運動格局的壯闊圖景。

  冰雪運動門檻高。放眼世界,阿爾卑斯山脈覆蓋及輻射的歐洲多國,在本世紀誕生了全球1/3的冬奧金牌;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山脈覆蓋及輻射國家貢獻了全球17%的冬奧金牌。氣候地理、人文傳統之外,經濟發展的底子亦是關鍵。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體育部門就提出過冰雪運動“南展”的設想,收效並不理想。

  把冰雪運動推廣到關內,離不開小康路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從另一個視角去看,“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國內考察,看到“小眼鏡”多了,總書記諄諄叮囑“讓孩子們跑起來”。“看我現在身體這麼好,都是小時候體育運動打下的基礎。”2016年秋天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學校,他對孩子們親切地説。

  2017年初,張家口。望著一群嘰嘰喳喳分享冬令營感受的孩子們,習近平總書記笑著問,“你們在滑雪中找到魔法了嗎?”

  時代的變遷仿佛施了魔法。冰雪運動也日漸走向大江南北,“孩子們都很幸福,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從年輕一代的體質、個頭,到耄耋老人的健康,話題廣泛而深入。總書記在5年前的這次考察中還提了一組數據: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到如今的76歲,到2025年這個數字還要進一步提高。

  舉辦冬奧會,中國的目光卻不止於此,更致力於推動“人”的改變:“從體育強國到健康中國,人民的健康、人民的體質、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脈相承的。”

  1917年,《新青年》雜誌刊發《體育之研究》,作者“二十八畫生”正是年輕的毛澤東同志。“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一代偉人發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震耳呼喊。

  曾經,中國人被稱作“東亞病夫”。1932年,“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遠赴洛杉磯參加奧運會。一個人遠征,一個人卻代表了一個民族追趕世界的決心。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忘不了昨日的苦難屈辱:“過去説中國是‘老大帝國’,‘東亞病夫’”“我們把中國的面貌改變了”。後來,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外賓時有感而發:“過去我們是東亞病夫,以後要做東亞強人。”

  面黃肌瘦、喘息孱弱的形象,令一個國家蒙塵。而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驚艷世界後,《紐約時報》感嘆:“北京給了世界一份青春。”

  從2008年到2022年,世界眼中的中國愈加多彩而富有朝氣。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冬奧場館時,叮囑記者們講好各國奧運健兒激情拼搏的故事,講好中國籌辦冬奧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故事,“也給世界展現了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國家形象”。

  不僅有賽場的拼搏故事,那些“家門口”的滑雪故事、身邊的志願者故事、端起冰雪“飯碗”奔小康的故事,共同勾勒出中國百姓欣欣向榮的生活圖景。

  前不久的考察,在盧溝橋附近的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展”,仔細端詳中國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的進展。

  3.46億!數字的背後,牙牙學語的孩童,邁出勇敢的腳步;白髮蒼蒼的老人,邁出堅定的腳步;成群結隊的青年,邁出歡快的腳步……體育強國的基礎在於群眾體育,總書記高屋建瓴:“這是全面小康、全面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它的意義,小中見大。”

  國際社會評價稱,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盛況媲美冬奧金牌的含金量,中國在開幕前就收穫了一塊“金牌”。

  籌辦過程中的兩份“答卷”:

  向世界講述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國

  中國珍視世界每一次交付給中國的信任。

  冬奧籌辦路上,世界從點滴細節中感知著一個國家的重信守諾。“中國將全面兌現在申辦北京冬奧會過程中的每一項承諾”“中國辦冬奧,言必信、行必果”。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叮囑,回蕩在燕山腳下、渤海之濱、太行之畔。從藍圖到工地,從科學的謀劃到生動的實踐,一以貫之。

  這份沉甸甸的承諾,要從2014年説起。

  申辦之路幾度峰迴路轉。這一年年底,《奧林匹克2020議程》面世,“實施可持續發展”等40條改革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轉過年來,北京提交《申辦報告》,提出三大理念,“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這既同議程的改革方案高度契合,也同中國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一脈相承。

  “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從另一個側面去看,中國發展脈動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相向而行,成為助力北京申奧成功的浩蕩力量。

  那年夏天,冬奧到底花落誰家,令世界期待。人們深知,2022年冬奧會將擔負起一份責任——為今後的奧運會樹立新標桿、注入新活力的責任。

  投票在即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聲音激蕩會場:中國“將全面兌現每一項承諾,全方位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我相信,如果各位選擇北京,中國人民一定能在北京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結果出爐不久,巴赫主席就表明態度:冬奧會“交給了放心的人”。之後他又對習近平總書記感言:“過去我相信,現在是確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精彩紛呈。”

  中國值得這份信任。

  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堅克難,中國的籌辦之路有一往無前的決心,更有科學堅實的行動。“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總書記的這席話,綱舉目張,擲地有聲。既將申辦理念融匯其中,也呼應著《議程》的改革方向。

  “冬奧會籌辦”,第一份答卷就從八個字破題。2015年,在冬奧申辦成功20天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習近平總書記思慮長遠:“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是新發展理念在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中的體現,要貫穿籌辦工作全過程。”

  落實情況如何?

  就在上個月,新年剛過,習近平總書記第五次實地考察北京冬奧籌辦工作。“冰絲帶”碳排放趨於零的制冰技術,詮釋了科技賦能的“綠”;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被形象地稱為“張家口的風點亮了北京的燈”。

  賽後利用,一道世界難題。這幾年,總書記反覆告誡,“不搞鋪張奢華,不搞重復建設。”如今,每座奧運場館都有一份“後奧運”規劃。從“水冰轉換”到“冰籃轉換”,從首鋼、二七廠的華麗轉身到“北京賽區13個場館有11個是當年夏季奧運會的‘遺産’”……比賽場館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這些“中國經驗”將是留給中國和世界的一份寶貴財富。

  再説第二份答卷,“本地發展”。

  一座小縣城,因冬奧改變了命運。

  崇禮,一入冬就大雪封山,也封住了致富路。2015年底,崇禮還是貧困縣。如今,每5個當地人就有1人捧起了“雪飯碗”。崇禮人深刻讀懂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那次在張家口考察時,有同志結合發展數據告訴總書記,辦冬奧對張家口、對河北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為何兩地聯手?落棋弈子,“一盤棋”佈局。習近平總書記就此解釋説,這是從國家戰略來考慮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發展冰雪産業帶動區域脫貧振興,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舉辦冬奧會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留下一個缺少生機的寂靜山林,要借冬奧會促進新增長點。”

  撫今追昔。在冬奧開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檢查督促冬奧籌辦工作在衝刺階段查漏補缺,他的目光回望一路的跋涉與艱辛:“從無到有啊!2015年申辦成功,奔著當時提出的願景目標,我們按計劃一件事一件事地辦,都辦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

  中國人歷來講求“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就出自於《論語子路》。這種風範植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成為中國同世界交往的價值底色。

  今天的中國,行動力更令世界驚嘆,世界也在一次又一次加深對中國的信任與期待。北京冬奧籌辦“樹立了奧運新標桿”,巴赫主席如此盛讚。

  “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向世界講述一個“腳踏人間正道”的中國

  對於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國冰雪運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借助冬奧會契機,推進“歷史性跨越”。冰雪運動的追趕、超越,何嘗不是一曲奧林匹克精神的激昂樂章,一幅“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恢弘畫卷。

  先看人才。一邊培養,一邊選好苗子跨界跨項統籌。從冰雪運動人才的捉襟見肘,到實現冬奧會7個大項、15個分項全覆蓋的參賽目標,僅用了短短6年。去年年初,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一聲令下,運動員像從峭壁騰飛的鷹,翱翔天地間。這位運動員來自河南武校,屬於跨界“轉行”。看臺上,總書記笑著説:“你們選人也很講究,武術運動員練的正好也是飛檐走壁啊!”

  再看場館設施。

  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製造,新造、改建,一磚一瓦。“冰絲帶”,世界第一座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制冰的大道速滑館;延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世界上首條360度迴旋賽道……總書記很早就指明方向:“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

  上個月在二七廠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雪蠟車。一個小窗口,折射了大變化:過去拿瓶蠟擦一擦雪板;之後在賽場邊臨時架設打蠟臺;現如今,大型賽事用的現代化雪蠟車一字兒排開。

  體育,是超越自我的運動。把時間的維度拉長,世界看到百廢待興的中國,是怎樣一步步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自我超越中,重返奧運賽場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冬奧考察途中説了這樣一段話:“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迎挑戰、戰風險,爬坡過坎、愈挫愈勇。”這樣一種氣概,這樣一種精神,是中國一直的堅守。

  前進的道路,靠的不是敲鑼打鼓,也並非總是順順利利。2008年那場慘烈的汶川地震,震驚了世界。面對“北京奧運會還能不能如期舉行”的質疑,中國沒有退縮。當歷史的車輪來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一次,它面對的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人説,大國註定創造偉大和永恒。

  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産、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世界對抗疫成績優秀的中國寄予厚望。有觀察者敏銳發現,早在籌辦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督促各方要“趕早不趕晚”。面對世紀疫情激蕩的格局之變,面對疫情阻隔下的重重難關,“趕早不趕晚”的未雨綢繆,展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上個月的冬奧考察,一個重點就是疫情防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細緻詢問雙閉環管理模式,甚至精細關注不同區域的垃圾處理細節。在智慧餐廳,總書記還饒有興致地觀看了機器人“大廚”下餃子。

  每一分鐘,每一方寸間都是“壓力測試”,也都在創造“幾乎不可能的奇跡”。聽聽這些國際政要們的聲音吧!

  “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依然可以走到一起舉辦這樣的盛會,説明我們能夠應對疫情挑戰,這也是北京冬奧會的重大意義所在。”

  “誰得冠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疫情之下相聚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中國,相聚在全世界最好的城市之一——北京。”

  …………

  一屆冬奧會,一個“地球村”。

  “中國,我們來了!”約90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運動員紛至遝來,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王室成員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如約而至。北京冬奧書寫了一項項令世界驚嘆不已的紀錄:這是設項和産生金牌最多的一屆冬奧會,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一些國家首次派團出席冬奧會。

  去年,上百年曆史的奧林匹克格言首次更新,在“更快、更高、更強”之後加上了“更團結”。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闡釋的那樣,“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團結的燈塔”。

  團結的燈塔照亮未來。在一個充滿了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奧運會賦予了更多象徵,象徵希望、象徵和平、象徵團結。通過體育的精彩敘事,傳遞跨越時空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幾天前會見巴赫主席時,語重心長地談到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

  “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更團結’正是當今時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國與其在190多條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條大船上,共同擁有更美好未來,所以我們提出了‘一起向未來’的北京冬奧會口號。”

  一起向未來!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乘歷史大勢行穩,走人間正道致遠。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