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靈”的是自由 “活”的是成長
記者手記
靈活就業:“靈”的是自由 “活”的是成長
如今,隨著寒假的臨近,熱鬧了幾個月的大學生“秋招季”終於告一段落。這幾年,不少從事就業工作的老師都在説,“快跟不上同學們的節奏了”。“慢就業”“待就業”“靈活就業”……新詞兒層出不窮,也反映出如今大學生就業趨勢的多元化,就業心態的多樣化。
最近,我和同事們採訪了不少“靈活就業”的大學生。他們覆蓋了各個行業,有人開果園,有人做短視頻,有人做獨立譯者,有人開攝影工作室……
你以為他們也許只是頭腦一熱自己創業,但聊天時,他們對於行業的看法、對擇業的思考,超出了人們對於00後的定義。MCN、直播變現……這些網際網路風口上的概念,已經是他們賺錢的思路,讓不少“前浪”感到早已被拍到了沙灘上。
然而,靈活就業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輕鬆。人們往往只看到那些在風口上收穫成就的成功者,卻常常忽視他們背後有多少失敗者。一個做短視頻的女生告訴我,每天抖音上都有海量的短視頻生産者,他們當中不乏經過專業訓練、團隊包裝的專業人士。即使自己就是視頻剪輯編導專業的畢業生,也很難體現出優勢。
從學校到社會,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是一次蛻變,也是一次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激烈碰撞。
“人們都説靈活就業嘛,就是在家工作,一定是輕鬆又自由的。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當我問起對未來即將選擇靈活就業的師弟師妹們有什麼建議,一位同學説,“現實很骨感”,靈活就業要很早就深入行業進行觀察和體驗,找到合適的賽道,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是不少靈活就業的同學們得出的經驗。但這八個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十分艱難的。
因此,和那些走在傳統求職道路上的同學不同,他們説起自己的事業,總有一種和年齡不相符的幹練和老成。在他們看來,靈活就業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的産物,從某些角度來説,他們在社會上的歷練早已超過了自己的同齡人。
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靈活就業,這批探路者也承受了不少質疑。
在傳統觀念裏,就業意味著選擇一份事業,更意味著選擇一個長期固定的生活軌跡。一份工作的背後,還涉及在哪安家落戶、成家立業。但對於這一批大學生來説,工作似乎只是工作本身。那些社保、五險一金、戶口等等“大人們口中的事”,都是不那麼重要,或者“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問題。
然而,這些追夢的年輕人很少考慮的“現實問題”,卻是各個有關層面應當給予關注和保障的。如今,包括快遞員、家政服務人員等各種靈活就業人群的工傷、醫療保險等配套保障依然亟待完善。
這樣的觀念總會受到一些親友的質疑。的確,當問起他們的選擇和未來,這些年輕人描繪得都是不太清晰的藍圖和聽起來有些理想化的想法。但可貴的是,他們有勇氣面對哪些未來的不確定,也敢於承擔自己做出這個選擇的代價。
我想,這就是“青年”二字背後蘊含的天然優勢。
葉雨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