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失控失能 外強中乾——美國“任性的霸淩經濟”

2021-12-24 21:2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國際觀察)失控失能 外強中乾——美國“任性的霸淩經濟”

  新華社記者傅雲威 宿亮

  一通“狂加關稅”,就逼停市場機制、擾亂全球供應鏈。

  一張“實體清單”,就把優秀企業排除出局、製造劣幣驅逐良幣的冤案。

  一句“國家安全”,就讓項目瞬間泡湯、讓投資者寢食難安……

  上述失德、反智、殃民“大舉措”,已成為“燈塔國”的慣常操作。國際社會震驚、迷惑、失望之餘開始認清,美國既非自詡的“自由市場經濟”典範,更談不上計劃調控的“好教案”,本質上已墮落為任性妄為的“霸淩經濟”,其蛻化變質背後,是美國經濟治理的系統性失控和失能。

  “無形之手”逐漸失控

  過去數十年,美國經濟治理深受新自由主義思想影響,這套經濟學理論因合乎資本擴張之需,備受美國政商精英推崇。

  1981年,篤信新自由主義信條的美國前總統裏根在就職演説中説:“政府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其減稅、削減福利、鼓勵自由競爭等施政理念深刻影響後世,造成美國財政赤字、貿易赤字擴大,為“無形之手”失控埋下隱患。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美國實體經濟空心化趨勢逐步顯現,並在新世紀進一步加強。伴隨著新自由主義政策落地,經濟全球化紅利在美國不同行業和群體中分配越發懸殊,“銹帶”地區民生凋敝與華爾街歌舞昇平成為失衡失控的縮影。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今年5月發佈的《2020年美國家庭經濟福祉》顯示,全美最富有1%人口控制的資産是底層50%美國人的近16倍。牛津經濟研究院測算,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美國國內收入排名前20%人口的財富增加了約2萬億美元,而排名後20%人口的財富減少了逾1800億美元。資本無序擴張,貧富分化加劇,已成美國經濟深刻隱患。

  對此,美國經濟學家希瑟布希指出,要使美國經濟徹底轉型,政策制定者就應明白市場無法發揮政府的職能。

  如今,信條蒙塵,燈塔黯淡,美式“自由市場經濟”之弊無可遮掩。

  “有形之手”低效失能

  疫情條件下,經濟治理難度加大。為政者既要關注社會公平,防止紓困政策加劇兩極分化;也要注意防範民粹主義,防止“黨爭綁架經濟”,政策久議不決。

  由於先天制度弊端,美國在上述兩大治理維度上均犯下大忌。

  財富遊戲規則下,美國“有形之手”呈現親富人特徵。

  據美國稅收和經濟政策研究所分析,2019年美國通過減稅産生的收益中,預計27%流入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的口袋。《紐約時報》指出,支配美國經濟運轉的遊戲規則從來都偏向富人,這加劇了經濟不平等並造成市場力量向各行業中的大公司加速集中,同時拖累生産力廣泛增長。

  選區利益分割下,美國“有形之手”呈現低效化特徵。

  在華盛頓,各色政客為自身選區利益最大化,往往不惜犧牲全民整體利益,無休止纏鬥乃至內訌,致使重要政策議題擱淺。就在幾天前,拜登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和擴大社會福利支出的所有支出法案,遭同屬民主黨的聯邦參議員喬曼欽“倒戈”,令前者打算年底前讓法案獲國會通過的願望落空。

  黨派紛爭格局下,美國“有形之手”呈現短期化特徵。

  美國政壇充斥著“新官不理舊賬、後任否定前任、同僚互相拆臺”的亂象,導致政策短命、治理紊亂的惡果。在不斷拉扯、糾纏、內訌中,美國政府無法確保政策公允性、有效性、連續性,凸顯其“有形之手”低效失能弊端。

  美國前勞工部長萊克指出,財富與權力相互結合,製造寡頭政治、破壞民主制度,美國政治經濟體制已經失靈。

  “干預黑手”霸淩成癮

  在市場和政府兩條線上,美國均毫無章法,陷入混亂。為擺脫困境,美國無良政客再次使出“矛盾外移”的歪招,把橫加干預的黑手伸向中國等經貿夥伴,成為自由貿易和市場秩序的最大破壞者。

  近年來,以“脫鉤”計劃、“中國行動計劃”、“實體清單”、瘋狂加徵關稅等面目出現的霸淩政策,成為美方濫用成癮的經濟毒藥。

  白宮違背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打壓特定中國企業。迄今已將數百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耶魯大學法學院高級研究員扎姆扎克認為,不僅中國,任何被美國視為對手的國家,它們的企業都可能因“不利於美國國家安全”而被打壓。

  人類經濟治理經驗表明,越是危機時刻,越不能對經貿夥伴濫用干預政策。這樣做不僅無助於從根本上改善經濟韌性和發展後勁,反而會抑制創新,威脅全球供應鏈安全,擾亂國際經貿秩序。

  如今,美國深陷“無形之手”無所不為、“有形之手”鮮有作為、“干預黑手”肆意妄為三重漩渦,其“霸淩經濟”本質進一步凸顯,拖累世界經濟復蘇的同時,也將讓美國自身付出慘重代價。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