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龐大戰爭機器危及世界安全(鐘聲)

2021-12-12 11:14: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美國繼續癡迷于“拳頭的力量”、沉溺于“叢林法則”,只會讓自己站到歷史進步的對立面,讓更多人看清其霸權主義的真面目

  美國國防部日前公佈“全球態勢評估”報告,聲稱將加強在關島和澳大利亞的軍事基礎設施。該報告充斥冷戰思維,是美國由來已久的霸權思維的體現,也是美國以軍事手段維護美式霸權的慣性使然。長期以來,美國在全球大肆炫耀武力,屢屢對其他國家搞軍事施壓,甚至不惜挑起戰爭衝突,根本目的就是維護美式霸權。

  在美國的詞典中,“戰爭”一直與“霸權”相伴相生。翻開美國不長的歷史,從西進運動到美墨戰爭再到美西戰爭,一系列對外擴張伴隨美國早期發展的歷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戰爭更是成為美國維護自身霸權的重要工具。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巴拿馬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美國維護霸權的野心,滋生出一場場對外戰爭。即使是戰爭失敗的巨大代價,也沒有抑制美國的戰爭衝動。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援引美國傳統基金會防務項目高級研究員達科塔伍德的話説,美國平均每15年就捲入一場戰爭。從亞洲到美洲,從歐洲到非洲,美國的戰爭黑手伸向哪,哪便不得安寧。

  為維護自身霸權,美國維持著龐大的戰爭機器,甚至建立起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網路。1945年以來,美國在70多個國家建立了近800個軍事基地,並不斷強化軍事存在。僅在中東地區,就有超過7萬美軍長期駐紮,並部署有航母戰鬥群、隱形戰機、戰略核潛艇等先進軍事裝備,時刻保持所謂的“戰略威懾”。美國專欄作家大衛韋恩在其著作《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它們如何危害全世界》中指出,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加劇了地緣政治緊張,實際上讓世界和美國變得更加不安全。

  今年是冷戰結束30週年,但美國對外政策從未擺脫冷戰思維的影響,對軍事手段的依賴也從未降低。30年來,美國始終維持全球軍力部署,為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不惜損害他國正當安全利益;美國不斷尋找“假想敵”,渲染外部威脅,不惜挑動大國對抗的風險;美國一再倚仗超強軍事實力,或直接發動戰爭,或大打代理人戰爭,或尋找各種藉口干涉他國內政,屢屢製造安全危機和人道主義災難。美國反戰組織“粉色代碼”發佈的報告顯示,過去20年,美國及其盟國平均每天投下40多枚炸彈和導彈,造成難以計數的人員傷亡。美國《洛杉磯時報》評論指出,美國陶醉於自己在冷戰之後的強權裏,自私地專注于自己的政治和利益。

  國際格局調整正處於十字路口,國際關係民主化是大勢所趨,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是國際社會的廣泛訴求。然而,美國所作所為與世界大勢背道而馳。不斷升級核武庫,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組建外空軍,成立外空司令部,加速開展外空武器試驗;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拉攏盟友搞軍事施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2020年全球軍費開支趨勢報告顯示,美國軍費開支常年高居世界第一,即使面臨經濟危機和財政困難,其2020年軍費仍比上年增長4.4%,在全球軍費總支出中的佔比接近40%。

  當前,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更加強烈,對合作共贏的追求更加堅定。美國繼續癡迷于“拳頭的力量”、沉溺于“叢林法則”,只會讓自己站到歷史進步的對立面,讓更多人看清其霸權主義的真面目。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