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國再添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2021-11-27 10:0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從水利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6日下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2屆執行理事會上,2021年度(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公佈,中國江蘇省裏運河-高郵灌區、江西省潦河灌區、西藏自治區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3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已達26處。

  裏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的邗溝。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境內的裏運河-高郵灌區,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連通高郵湖和高郵灌區,實現了水在“高郵湖-裏運河-高郵灌區”之間的調配,兼顧灌溉和漕運兩大功能,是我國古代巧妙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調控河流湖泊的水系連通工程的典範。

  潦河灌區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唐朝太和年間人們在北潦河南支下游修築蒲陂,開渠導水,灌溉農田千余畝,明清時期相繼在中游、上游興建烏石潭陂和香陂,成為江南丘陵地區典型的古代引水灌溉的系統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潦河灌區又相繼興建4座灌溉工程並延續至今,灌溉農田33.6萬畝。

  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從宋元時期開始,當地人民在衝曲河沿線逐步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統,明清時期灌溉系統的利用和管理體系趨於完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使用的蓄水池仍然有400多座。這套完善的蓄水灌溉系統,助力日喀則發展成為“世界青稞之鄉”。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自2014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産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達121處,分佈于18個國家。

  中國灌溉工程的建設發展伴隨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歷史上建設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區域特色鮮明的灌溉工程,許多至今仍在發揮功能。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幾乎涵蓋了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灌溉工程遺産類型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