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連線)“一帶一路”上的標誌性工程

2021-11-20 18:1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自中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8年來,

  “一帶一路”從理念變為實踐,

  從藍圖變為現實。

   “一帶一路”已成為

  世界上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

  已有141個國家和包括19個聯合國機構在內的32個國際組織

  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不少項目已成為當地標誌性工程——

  希臘比雷埃夫斯

  ↑比雷埃夫斯港 新華社記者 吳魯 攝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臘最大港口,位於雅典西南約10公里處。2016年,中遠海運集團成功中標比雷埃夫斯港港務局私有化項目,正式成為港務局控股股東並接手運營管理,當前直接和間接為當地1萬多人創造了就業。

  該港現已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大港口和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碼頭之一。

  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電站

  ↑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電站 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由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項目並網運作後預計每年可發電1.3億度,可節約4.5萬噸標準煤,減少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肯亞蒙內鐵路

  ↑蒙內鐵路 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連接肯亞蒙巴薩港和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全長約480公里。

  蒙內鐵路是肯亞獨立以來建設的首條鐵路,是一條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建造的現代化鐵路。

  衣索比亞亞吉鐵路

  ↑亞吉鐵路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亞吉鐵路由中國中鐵下屬的中鐵二局和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建並運營,連接衣索比亞和吉布地,是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全長752.7公里。

  亞吉鐵路2018年進入商業運營以來,運營成效持續改善。

  莫三比克馬普託大橋

  ↑馬普託大橋 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2018年11月,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馬普託大橋及連接線項目經多年建設正式通車,莫三比克人多年夙願終於實現。無論是從歷史維度還是使用壽命而言,馬普託大橋都可以被稱為“百年工程”。

  這座“夢想之橋”以3公里的全長和680米的主跨成為非洲第一大懸索橋,是莫三比克總統口中的精品工程,更是民眾眼中的城市新名片。

  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

  ↑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2018年7月22日,象徵中塞友誼的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正式移交。這座地標性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萬名觀眾。

  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位於達喀爾近郊,是中國在塞內加爾規模最大的援助項目,也是非洲首座現代化摔跤場。

  寮國中老鐵路

  ↑中老鐵路 新華社發(潘龍柱攝)

  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其中,寮國段北起老中邊境口岸磨丁,南至寮國首都萬象,全長400多公里。

  工程于2016年12月全面開工,計劃2021年12月建成通車。

  馬爾地夫中馬友誼大橋

  ↑中馬友誼大橋 新華社發(王明亮攝)

  2018年,中國援建馬爾地夫的中馬友誼大橋通車。

  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地夫歷史上首座跨海大橋,結束了從首都馬累與新興城市、第二大島胡魯馬累之間只能通過輪渡往來的歷史。

  斯里蘭卡科倫坡蓮花電視塔

  ↑蓮花電視塔 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斯里蘭卡科倫坡蓮花電視塔是中斯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合作項目,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大部分貸款,中國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承建。

  蓮花電視塔塔高350米,是迄今南亞最高的電視塔。投入使用後,蓮花塔不僅是一座發射信號、提供通信服務的電視塔,還具備餐飲、住宿、購物、觀光等功能。

  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工程

  ↑美麗山輸電工程 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中國企業承建的美麗山輸電工程極大緩解了巴西南部和東南部用電難問題。

  工程將打造一條貫穿巴西南北大陸的“電力高速公路”,惠及數千萬巴西人。

  阿根廷高查瑞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

  ↑高查瑞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 新華社發

  中企承建的阿根廷高查瑞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于2020年9月獲得當地電力市場管理機構許可,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是阿根廷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能解決至少6萬戶阿根廷家庭的用電需求。

  項目的建成讓阿北部高原地區長期缺電的歷史將得以改變,極大緩解了當地電力負荷的緊張狀況,並降低當地民眾用電價格,從而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

  彩蛋:

  新華社“AI畫師”

  已將以上工程的精彩照片製作成油畫版明信片

  快來點擊此處

  收下屬於您的“一帶一路”限量版明信片吧!

  策劃:劉潔 羅毅 蘭紅光 王建華

  統籌:武巍 伍婧丹

  編輯:徐金泉 潘思危 鄔惠我 石楓

  H5統籌:劉穎旭 王熠

  H5設計製作:劉婷 翟暢 尉佳瑋 鄭熠 張奇 陳贄 石鵬 付佳

  H5技術支援:新華社技術研發中心

  部分素材來源:新華社CNC、新華網

  新華社攝影部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