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訪: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強有力支援者和貢獻者——訪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

2021-10-08 21:1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專訪: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強有力支援者和貢獻者——訪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

  新華社記者彭茜 商洋 王雪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11日將在春城昆明拉開帷幕。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在會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強有力支援者和貢獻者,中方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對各國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至關重要,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的工作值得各國仿傚學習。

  穆雷瑪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COP15兩次推遲,最終確定於今年10月和明年分兩階段舉行,這是因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刻不容緩,“感謝中國政府決定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第一階段會議”。她表示,第一階段會議將選舉COP15主席,還將收到2018年埃及沙姆沙伊赫締約方會議以來的工作進度報告,包括有關“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報告,該框架將取代過去10年指導保護實踐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穆雷瑪期待第一階段會議高級別會議發佈“昆明宣言:邁向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本屆大會主題,這是聯合國機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全球會議。她説,昆明宣言將是第一階段會議的主要成果,發佈這個宣言將説明各方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喪失不會停下來等我們行動”,“有助於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向前發展”,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

  穆雷瑪主動談起對生態文明的理解:“這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理念,因為其著眼于社會與自然關係,而不是將兩者割裂看待。它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絕佳視角。此外,生態文明也表明瞭生物多樣性在不同領域和不同部門間的主流化地位,對各國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至關重要。”

  她説,通過實施生態保護工程促進生態系統的有效恢復和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交流與合作,均對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同時這些方面也構成生態文明目標的一部分。“中國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希望其他國家跟隨效倣這個好榜樣”。

  穆雷瑪認為,中國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議程的強有力支援者和貢獻者。中國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核準了該公約的兩項議定書,即《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和《獲取與惠益分享名古屋議定書》。中國也是公約和議定書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之一。中國提出主辦COP15,以及將在此次會議上發佈的昆明宣言,均清楚地表明瞭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領導力和承諾。

  穆雷瑪也高度讚賞過去幾十年裏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工作,認為這為未來工作尤其是聯合國正在開展的生態系統十年修復進程樹立典範,值得其他國家效倣學習。她説,中國政府長期利用多學科團隊阻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些團隊提供了務實解決方案以及包容可及的政策方向,包括生態紅線政策等,有助於建立能適應未來影響的彈性環境。

  談及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挑戰,穆雷瑪説,新冠疫情影響了我們的健康,也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挑戰,“我們有賴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獲得食物、水和空氣,如果它們受到影響,我們的食物生産和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她説,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個主要直接驅動因素:土地和海洋利用方式的變化、有機體或自然資源的直接開發、氣候變化、污染及外來入侵物種。國際社會正在談判制訂“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探索解決方案應對這些挑戰。

  “怎樣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這就需有效保護更多土地和海洋,確保可持續地消費和生産,確保所有行動者都參與保護自然,加強各國政府與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所有利益攸關方的合作,”穆雷瑪説,“我們有責任採取真正的變革行動,確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採訪最後,記者問她在“世界花園”雲南期待見到哪些動植物,穆雷瑪特別提到不久前“北上”又“南歸”的雲南亞洲象群:“有15隻大象已在雲南歡迎我們所有人到來,我們人類給了它們亟需的棲息空間,這些大象享有充分的自由。”

  穆雷瑪説,雲南有超過1.8萬種植物、超過1800種脊椎動物,代表中國約一半的動植物物種,“如果會議結束後我能抽出時間與不同動植物近距離接觸就太好了,有很多期待見到的物種,比如山茶花和大熊貓”。“至於雲南的特有動物,我特別不想錯過滇金絲猴。我也期待看到各種各樣的珍稀鳥類,如果它們飛過身旁,那將給我帶來歡樂,也是我的莫大榮幸。”她説。(參與記者:趙文才、王璐、劉宇辰、杜洋、許雅嵐、陳斌傑、陳俊俠)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