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招實策為中小企業“護航”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支援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發展是“六穩”“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力度。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等相關負責人圍繞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詳解。
潘功勝介紹,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繼續實施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深入開展商業銀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小微企業融資繼續呈現“量增、面擴、價降”的態勢,企業融資便利性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到2021年7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7.8萬億元,同比增長29.3%;支援小微經營主體3893萬戶,同比增長29.5%。7月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93%,較去年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但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外部環境更趨複雜,中小微企業面臨原材料等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生産經營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增加、受疫情災情影響等實際困難。
潘功勝表示,在一些已經出臺的惠企政策基礎上,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援力度。一是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在今年9月至12月之間發放。同時採取“先貸後借”模式,保障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直達性。二是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援政策的實施力度,引導銀行更多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三是發揮好地方政府融資擔保機構作用,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擔保,提升覆蓋面,降低融資擔保費率。四是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解決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被佔用導致的資金週轉困難。五是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
在為中小企業輸送更多金融服務的同時,我國還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惠企政策,全力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田玉龍介紹,各有關部門延續實施行之有效的惠企助企政策,包括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就業政策等,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通過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加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啟動實施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獎補政策等,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援力度;採取措施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就業,提高企業應對挑戰的能力。
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中小企業生産效益呈現恢復增長態勢,運作持續向好。1月—7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加26.4%、43.9%。7月末,企業虧損面為21.5%,比去年同期收窄1.5個百分點,總體看效益還在不斷擴大。小微企業用電景氣指數連續16個月處於擴張區間,整體反映企業生産情況和效益情況都在同步向好。
一方面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另一方面我國也全力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據悉,目前已經培育了三批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培育的企業11萬多家。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培育和支援力度:一是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力爭到2025年,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二是針對短板弱項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支援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成果産業化運用。三是加強精準服務支撐。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服務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以及《“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集聚服務資源,破解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讓中小企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2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