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紅色文化記憶 | 在陸家嘴,閱讀改革開放的樣本
暫別浦西,讓我們前往浦東。
今天的騎行黨課,邀請了三位浦東開發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在他們的帶領下,上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
100年中國看上海,30年發展看浦東。浦東承擔著國家戰略使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陸家嘴是閱讀改革開放史的一個樣本,一起出發吧。
浦東開發陳列館
“浦東開發初期,我走進這棟2號樓,擔任《浦東通訊》記者 編輯,記錄浦東,我們今天的騎行黨課就從這棟小樓開始。”老開發、資深媒體人岑毅是第一段的講解員。
浦東大道141號,高2層,建於1956 年,至今已有63年的歷史了,29年前的1990年5月3日,就在這個門牌號內,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宣佈,浦東開發辦公室(簡稱“開發辦”)成立。
在陳列館裏有一輛自行車,岑毅很有感觸,“這輛28寸的自行車,當時被上海人稱為“老坦克”,當時的辦公條件很艱苦,許多人騎著“老坦克”到處跑,從早幹到晚,就是感覺快,走路快,吃飯快,語速快,程式快,辦事快。我當時在採訪中看到,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市,紛紛在浦東建造大樓,稱之為“省部樓宇”,我們常會拉開這個百葉窗,看看外面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
浦東大道1號
告別浦東大道141號,來到浦東大道1號,這裡是中國船舶大廈,也是前花旗銀行副行長裴奕根曾經奮鬥過的地方。
“我第一次來陸家嘴,還是在學生的時代,那時候坐擺渡出來後是一個狹長的馬路,一直走到東方明珠公園的那個地方,除此以外就什麼都沒有,後來隨著我的工作機構,拿到人民幣業務的牌照,搬到浦東,才和陸家嘴結緣。”
講起陸家嘴高樓的歷史,他如數家珍。
“在那個時候,在小小的船舶大廈裏面,擠進了花旗 匯豐等一系列機構,招牌林立形成了有名的,銀行招牌一條街,後來陸家嘴的大樓就慢慢起來了。”
船廠1862
第三站的講解員,是上海船廠的副總經濟師,葛珺。
“上海船廠今年已經158年了,我應該算老浦東也是船廠的老工人,那時候我家裏住在浦東八號橋,有一天 我突然想往民生路那裏走,結果騎車進了裏面的一片棚戶區,繞來繞去走了一個多小時,哪像現在,濱江貫通了以後,一會就可以騎到這裡了”
浦東陸家嘴是改革開放史的一個縮影,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