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始終以百姓心為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民的重要思想

2021-07-04 10:34: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始終以百姓心為心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民的重要思想

  同 心

  “全體中國共産黨員!黨中央號召你們,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對全黨發出偉大號召。

  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根本在於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鹹、無鹽同淡。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是一個政黨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的實踐,不斷回答、闡釋這一根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的思想。

  人民情懷: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2019年3月22日下午,義大利眾議院,習近平總書記同眾議長菲科舉行會見。菲科問道:“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總書記沉靜而充滿力量地説:“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40多年來,從一個生産大隊的黨支部書記,歷經村、縣、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多層級領導崗位,到一個泱泱大國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心裏始終裝著人民、時刻想著人民、奮鬥為了人民,始終做一名“人民的勤務員”。

  “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説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2014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這樣回答主持人的提問。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一個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小村莊。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回到這裡看望父老鄉親時深情地説:“我在這裡當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百姓辦好事的工作。”當年,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在各種指示批示中,“人民”二字強調得最多、分量最重。數年間,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擺脫貧困、逐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翻山嶺,冒風雪,頂烈日。在大涼山村寨,他沿山路看了一戶又一戶人家;在秦巴山麓生態移民村的老鄉家,他挨個屋子轉一轉,摸摸炕腳暖不暖;在太行山深處,他帶著貧困戶一筆筆算脫貧賬;走進六盤山區破矮的土坯房,他舀起一瓢水嘗嘗水質;武陵山區層巒疊翠,一位老人緊握著他的手,一個勁地誇讚黨的政策好……“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總書記關心人民冷暖的真情溢於言表。

  近日,在北京長安街沿線,10組獻禮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立體花壇亮相,生動展示中國共産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圖為“全面小康”主題花壇。 人民視覺 方淑媛/攝

  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真摯情懷,也是對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他多次強調:“我們黨的各級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的勤務員”,“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他這樣囑託中青年幹部:“共産黨的幹部要堅持當‘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當成老百姓,不要做官當老爺”。其言諄諄,其情殷殷。

  思想蘊含感情,感情激發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情感、為人民的擔當,浸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中。人民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屬性,人民情懷是這一思想的顯著特徵,彰顯了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這一思想,是為人民代言、為人民立言的科學理論,是人民利益、人民心聲的集中表達。

  初心如磐:黨的百年奮鬥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

  2021年6月8日下午,正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走進牧民索南才讓家中,屋裏屋外仔細察看,並同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聊家常。索南才讓激動地説,牧民生活好,全靠黨的政策好,衷心感謝共産黨,衷心感謝總書記。總書記感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了,我們這個黨能夠發展壯大起來不容易,奪取政權不容易,建設新中國不容易。為什麼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産黨?因為我們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各民族謀幸福。”

  中國共産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人民”二字銘刻在心,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始終不渝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二大鮮明提出,中國共産黨應當是“無産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産階級之利益而奮鬥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

  早在井岡山鬥爭時期,由於敵人的嚴酷封鎖,紅軍吃鹽陷入困難。朱德同志看到一位老大爺走路搖搖晃晃,得知是缺鹽導致的,儘管他知道部隊也嚴重缺鹽,依然派戰士把從敵人處繳獲的為數不多的鹽送去一包,堅持“只要紅軍有鹽吃,就得讓老百姓的菜碗也是鹹的”。1934年1月27日,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同志鄭重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申明:“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半條被子”的故事,他借用徐解秀老人的話説:“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

  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新當選的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500多位中外記者見面。在這萬眾矚目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5年後的2017年10月25日,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再次強調,“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前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要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總書記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話語重心長、擲地有聲。

  人民立場: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12年12月底,黨的十八大閉幕後一個多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考察時充滿深情地説:“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説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央的考慮,是要為人民做事。各級幹部也不能眼睛總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經常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在忙著與黨的根本宗旨毫不相關的事情?有沒有一心一意在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而工作?”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問的就是黨員幹部是否把黨的性質宗旨銘記在心。我們黨的章程開宗明義明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章也明確規定,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總書記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他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當年,延安棗園禮堂裏高高懸挂著的是“為群眾服務”;今天,中南海新華門內的影壁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金光閃閃、熠熠生輝。

  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宗旨源於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屬性,是它最鮮明的品格。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人民性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産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國共産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9500多萬中國共産黨人不答應!14億多中國人民也不答應!”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把特色種植産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促進居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構成了一幅幅美麗山鄉新畫卷。圖為被濃綠掩映的布拖縣村落。 中國文聯供圖 鄧邦敏/攝

  人民是社會主義中國當之無愧的主人。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我們國家的名稱,我們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這是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基本定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論做何種工作,説到底都是為人民服務。這一基本定位,什麼時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價值取向: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021年7月1日上午,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雄鷹翱翔,空中護旗梯隊破空而來,懸挂在直升機上的巨型條幅迎風向前,其中“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彰顯的正是中國共産黨“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産黨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唯物史觀的集中體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徵和理論品格。它要求中國共産黨人始終把人民生活幸福作為“國之大者”,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只要是人民群眾歡迎、咧嘴笑的事,再難也要幹到底;只要是人民群眾不高興、撇嘴的事,就堅決不要幹!”習近平總書記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詮釋人民至上。

  對待生命的態度,檢驗著一個政黨的價值追求。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時,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湖北救治的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歲的老人,身邊10來個醫護人員精心呵護幾十天,終於挽救了老人的生命。總書記動情地説:“什麼叫人民至上?這麼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這真正體現了不惜一切代價。”

  人民至上,不是一個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必須貫徹落實到黨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和全過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價值取向在發展觀上的創造性運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的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關於現代化的思想的創新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中的共用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産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他要求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一方面不斷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絕不能出現“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使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舉措。經過8年持續奮鬥,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大黨大國,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脫貧摘帽、全面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是共同富裕奮進路的新起點。展望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力量之源: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巨人安泰只要身不離地,就能從大地母親身上汲取力量,所向無敵。可一旦離開,他馬上便失去力量。

  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圖為小朋友在新疆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觀看元宵節舞獅表演。 新華社記者 王菲/攝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黨和人民的關係如同安泰和大地母親的關係一樣,須臾不可分離,片刻不能分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歷史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人民群眾從來都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因素,而是主體。“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人心就是力量。”中國共産黨黨員人數雖然已達9500多萬,但放在14億多人民中間還是少數;我們黨的宏偉奮鬥目標,離開了人民支援就絕對無法實現,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正是緊緊依靠人民,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從最初一個50多人的黨發展為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大革命失敗後,30多萬犧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墻鐵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廣泛發動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幹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援,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1945年7月,黃炎培到延安考察,談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率,希望中國共産黨找到一條新路,跳出這週期率。毛澤東同志表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常常提及”的著名的“窯洞對”。總書記説,“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黨的執政水準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説了算。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我們的價值定向準不準,道路選擇對不對,服務內容實不實,成效結果好不好,最終要靠人民評判。評判的標準就是人民的滿意度,評判的具體內容就是人民的獲得感,評判的結果就是民心向背。

  毛澤東同志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只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贏得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就能構築起眾志成城的“銅墻鐵壁”。

  群眾路線: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這段時間,我到一些地方進行了調研,並相繼主持召開了企業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這次利用來湖南考察的機會,請一些基層代表來座談,主要是想當面聽聽大家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

  這是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上講的一段話。此前,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曾在網際網路上徵求意見,網上留言有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多條建議。可以説,“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制定,正是黨的群眾路線的一次生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貫徹群眾路線。早在福建工作時,他就提出“信訪接待走訪基層、現場辦公走訪基層、調查研究走訪基層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走訪基層”的“四走訪基層”理念,後來又提出“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的工作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群眾路線的重要性:“群眾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同樣要靠群眾工作實現長期執政”,“無論作決策還是抓工作、促落實,都要體現宗旨意識、人民立場,都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靠什麼?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繫群眾。”中國共産黨一百年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不斷依靠人民群眾取得勝利的歷史。在百年征程中,我們黨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方面之一。1943年6月,毛澤東同志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明確提出並深入闡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並強調這是“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都必須實行的方法,是“基本的領導方法”。鄧小平同志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1980年12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説:“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2020年8月6日,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珠固鄉東旭村,村民們身著盛裝準備去表演鍋莊舞。 中國文聯供圖 費茂華/攝

  “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群眾路線是取得正確領導意見的唯一方法,也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方法。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力量;人民需要什麼、嚮往什麼、期盼什麼,不是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每一項政策方針的制定,也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工作的正確方法就是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又到群眾中宣傳解釋,將決策化為群眾的行動,並在群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策是否正確。”如此迴圈往復,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他一再強調,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一線,從基層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

  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現在,我們共産黨的各級幹部到哪都要問一聲鄉親們:還想過什麼樣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們一起來推動、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對各級幹部提出這樣的要求。

  胸懷韆鞦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未來一定屬於偉大的中國共産黨,一定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