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事”,在習近平心中卻是“國之大者”
“用的是自來水嗎?污水怎麼處理?”
“搬過來後都做些什麼?”
“你們生活上還有什麼期盼、什麼打算嗎?”
這是今年6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農村考察時的一幕,他關心的是鄉親們生活收入、農村改廁等問題。
民生問題始終是習近平的牽掛。回顧今年上半年的考察——在貴州畢節,他走進村民家中,詳細詢問“做飯用電,電費貴不貴?有了自來水,洗澡都有熱水吧?”在廣西桂林,他來到葡萄園,了解農産品價格高低、畝産數量多少;在青海西寧,他前往社區,關注“愛老幸福食堂”伙食貴不貴,課後服務難題怎麼解決……
習近平説:“我到地方考察,總要到農村、城市社區,看看人民群眾生活得怎麼樣,有什麼好的經驗可以交流推廣,有什麼操心事、煩心事需要我們解決。”
有人好奇,領導人工作這麼忙,有必要抽時間關心這些柴米油鹽的事情嗎?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在《心無百姓莫為“官”》一文中寫道:“對老百姓來説,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
這些小事在習近平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今年4月,習近平在廣西調研時,村民王德利激動地對他説:“總書記,您平時這麼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習近平回答:“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小”與“大”的辯證法中,蘊藏著中國共産黨百年的歷史智慧。
87年前,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的問題,從土地勞動的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生活的問題,應該注意,應該研究,應該解決。”
11年後,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作《論聯合政府》報告,第一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問題,提高到“宗旨”的高度——“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中國共産黨人是這樣説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在中央蘇區,毛澤東帶領沙洲壩幹部群眾選址挖井,親手在井底鋪上木炭和沙子,解決當地老百姓的吃水難題;延安時期,任弼時發現老鄉澆地的水渠年久失修,第一時間發動機關幹部日夜奮戰,修建起能灌溉1400畝土地的大渠;新中國成立後,在一次國務會議上,中央領導研究起“東來順”的羊肉為什麼變得不好吃了……
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要想、要幹,關於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小事同樣不能忽視、輕視。如果民生小事解決不好,群眾不滿意了,又何談“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呢?
習近平説:“我們黨的一百年多不容易、多麼艱難,但有一條,這個黨建起來就是為了老百姓。人民就是江山。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麼?就是守人民的心啊。人民擁護我們黨,我們黨就有生命力。”
小事雖小,但未必容易解決。
民生問題看似不起眼,可牽涉面廣,而且長期存在。要解決好這些“關鍵小事”,空喊口號沒用,必須俯下身子、腳踏實地,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天接著一天干,真正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
民生小事解決得怎麼樣,最能檢驗初心和黨性。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就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目前,這項實踐活動正在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
比如,北京懷柔聚焦物業管理、城市環境、交通管理等問題,通過“幹部直達現場”等工作機制解決民生訴求;湖南瀏陽將學位、床位、車位、廁位等實際問題列為清單事項;青海西寧確定實施10類30項重點民生實事……
習近平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從這個角度講,黨史學習教育抓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學習材料厚不厚,而要看有沒有切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意十分明顯:過去百年,中共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輝煌成就;展望未來,依然要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底。
正如習近平所説:“現在,我們共産黨的各級幹部到哪都要問一聲鄉親們:還想過什麼樣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們一起來推動、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