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工科大學“遇到”美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 晨
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日前在成都落下帷幕。在這場盛會中,電子科技大學共計獲獎10項,其中一等獎6項,展演成績位列全國前茅。
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每三年舉辦一屆,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大學生藝術盛會。電子科技大學在這場盛會中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充分展現出一所理工高校開展美育探索的卓著成績。
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育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高洪説,電子科技大學把美育融入培養工程領軍人才全過程,努力構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美育體系,取得了可喜成果,為全面加強和改進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好經驗。
美育課程實現三萬餘學子全覆蓋
《人類文明經典賞析》通識課“有52種課程選擇”,“年華似錦”校園合唱節上歌聲動人,知名話劇《戀愛的犀牛》上演……在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園裏,同學們可以隨時“遇到”美,被美好的課程、美好的舞臺、美好的老師深深地吸引、影響。
這樣一所理工科大學,是如何讓美育深深紮根,實現學子全覆蓋?
“我們啟動新美育系列方案,全面推動學校美育改革新實踐,讓學生們充分地感受美,鑒賞美,傳播美,創造美。”電子科技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心主任劉惠説。在1門覆蓋所有新生的《人類文明經典賞析》核心通識必修課基礎上,學校建設了“藝術導論、音樂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美術鑒賞、電影鑒賞”6門美育核心通識課程。
“五位一體”成電文化品牌將“成電美育”從課內延展到廣闊的課外世界。成電講壇、成電辯壇、成電舞臺、成電故事、成電展館提供了豐富的美育內容。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楊振寧,作家王蒙、余光中,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等紛紛登上成電講壇,帶來500余場知識、藝術、思想的盛宴。
“教學、實踐、創作”三位一體平臺是“成電美育”春風化雨的沃土。學校建成12間美育課程專用教室、20個美育訓練室、3大表演廳、實驗藝術館和BOE數字體驗創新中心。
在美育中踐行立德樹人使命
由川劇老師畫上不同行當的戲曲粧容,穿戴上川劇表演者日常所用的服裝、頭帽、配飾,學習川劇的唱腔與手法……每隔一段時間,電子科技大學就會開展一場面向全校的川劇體驗活動,讓師生在川劇粧容、戲服體驗中,近距離接觸川劇這門古老的文化藝術,感受川劇的文化魅力。
“電子科技大學堅持立德樹人,以美培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打造層次豐富、潤化人心、涵養精神、提升素養的美育文化,引導大學生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高雅先進文化和傳承革命奮鬥文化的生力軍。”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申小蓉説。
中華傳統文化在成電校園裏綻放絢麗之花。川江號子、博巴森根、川劇先後建立了傳承研究基地,形成了“歌、舞、劇”三位一體的非遺傳承模式。“川劇傳承基地”獲批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開設了戲劇鑒賞、神奇的川劇、學川劇等課程,打造幫打唱川劇社、開洋腔川劇社等5個學生川劇文化類社團,開展“國粹 傳承”——校園川劇文化藝術節,表演川劇歷史劇《白蛇傳》《落下閎》。學校傾力打造大型原創校史劇《又見青春》,選取三代電子科大人的青春經歷,生動地還原建校初期篳路藍縷、改革開放資訊化浪潮和電子資訊新時代的歷史。
讓科技插上藝術的翅膀
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交互新媒體藝術輔修專業”(iArt)于2019年推出,建設“電子資訊+藝術”交叉融合培養模式。以校內現有海量工科基礎課程與藝術輔修專業相結合、深造科目與大型綜合項目相關聯的方式,培養出原創真實、具有藝術價值與創新創業潛力的交互新媒體作品,在跨界中培養工科學生的想像力、人文素養。
目前,校內外不同專業背景的23位教師組成課程組,並兩兩配成“校內+校外”雙導師組,聯合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該輔修專業已與多家企業以及川美、川音等藝術類高校開展合作,推出2批130余名學生的培養,首期學生完成了“破壁,科技與藝術的共生”交互新媒體藝術展,獲得社會廣泛好評。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電子科技大學的UpTeam創新團隊以川劇傳承人歐陽榮華的手稿為藍本,擇取川劇中人們所熟知的張飛、曹操等人物臉譜,將傳統川劇臉譜用數字化的方式投射在演員臉上並變換多種臉譜進行展示,配合《蜀道難》激昂的歌聲,展現川人不畏艱險的精神。
“專業知識決定了技術型人才能飛多高,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則決定了他能走多遠。”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表示,學校致力於培養工科領軍人才,通過美育讓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理陽光、堅定、美好,增強想像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審美情趣,勇於創新、敢於突破,讓未來的人生和事業更遼闊、更出彩。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3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