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色美麗村莊】陜西高陵 從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到美麗村莊
人民網西安6月9日電(孟植良)從西北人民革命大學遺址到“紅色熔爐”幹部培養主題展館,從年産各類鮮菜近20萬噸的蔬菜種植基地到總面積超12萬平方米,年産150萬盆各類花草的花園農村……隨著鄉村振興,陜西西安高陵區的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遠村 從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到紅色熔爐
創立於1949年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博物館。 人民網 孟植良攝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博物館、“紅色熔爐”幹部培養主題展館、初心學堂、通遠坊烈士陵園……走進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通遠村,濃濃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
陜北公學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路線圖。 人民網 孟植良攝
1949年5月,為解決幹部隊伍不足的問題,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政委習仲勳合併了當時的延安大學、西北人民藝術學校、西北財經學校,指導創辦了以政治思想教育為主的幹部學校——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在此後經多次變革發展為現在的西北政法大學,學校在高陵的四年裏,共為西北地區培訓一萬兩千余名黨政和專業幹部,有力支援了西北地區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區的政權建設。
後經多次變革,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發展為現在的西北政法大學。 崔保峰攝
2020年11月,通遠村被確定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高陵區緊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目標和“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總體要求,以通遠街道通遠村為重點,依託豐厚的紅色資源和雄厚的産業基礎,充分利用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旁的“紅色熔爐”幹部培養主題展館,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生機,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近年來,前往通遠村參觀學習的黨員幹部和打卡留念的遊客絡繹不絕,已然成為西安市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何村:走向全國的“蔬菜大棚村”
何村地處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西北部,1992年,何村在當地率先發展大棚蔬菜。2000年,實現大棚設施蔬菜全村覆蓋。綠色無公害蔬菜不僅是全村的主導産業,還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2005年以來,何村“兩委”班子致力於産業結構調整,努力推廣“一村一品”、設施農業示範園,大規模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如今,何村已建成日光溫室大棚3180棟,年産各類鮮菜近20萬噸,蘊育産生了8個農業專業合作社、200余名職業農民經紀人,形成了以何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黃瓜、番茄、芹菜、豆角等優質果菜品,已經銷往河南、湖北、湖南、新疆、內蒙、太原等省內外市場。何村也成為西安市“先進科技示範園”、陜西省“小康示範村”和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無公害蔬菜基地。
何村村民通過網路直播銷售當地農産品。 人民網 孟植良攝
2020年,何村作為高陵區新時代黨性教育基地教學點,村黨支部順應電子商務發展新形勢,開通網路直播間並組織群眾每晚7點至9點,通過網路直播平臺銷售當地農産品。電商作為何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第一時間把農村的産品推向大市場,省去了農産品走向市場的採購、菜商、超市等繁瑣環節,觀眾通過看何村直播,一個電話就可以購買到放心的綠色蔬菜,節省流程時間,降低了菜價,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何村大棚蔬菜規模不斷壯大,帶動了周邊一批群眾增收致富。一排排、一棟棟大棚是村民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更是蔬菜特色産業振興鄉村的最美“豐收圖”。“我們何村蔬菜專業合作社將以蔬菜産業為依託,帶領社員以生産優質蔬菜為目標,做優品牌、做強産業,為鄉村振興打好産業基礎。” 何村黨支部副書記潘克紅對人民網記者表示。
仁村:走上鮮花鋪就的致富路
而在何村不遠處的仁村,則在近年來的發展中,通過發展花卉種植産業,走上了致富路。
在仁村黨建花園農場的現代化種植大棚裏,天竺葵、海棠、角堇、彩葉草等20余個品種花草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將一批批彩葉草、大花海棠等裝車發往西安等地。這些花草將作為重要景觀粧點西安鐘鼓樓、南大街、北大街、曲江大道等城市繁華路段。據介紹,花園農場佔地62畝,年産花苗百萬株。
仁村的花卉種植大棚。 人民網 孟植良攝
作為高陵區新時代黨性教育基地教學點,仁村的花園農場之所以能在短時間發展壯大,是因為這裡有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仁村黨支部,團結和帶領全村124名黨員、3996名村民真抓實幹、開拓創新。2017年初,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引導村民優化産業結構,帶領廣大村民群眾致富,村裏成立了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全村三千余名村民成為股民。經全體股東代表決議及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多方調研,決定建設合作社首個項目——黨建花園農場,以花卉種植銷售為主營業務,發展花卉種植産業。
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肖鵬介紹當地花卉種植産業。人民網 孟植良攝
2018年,佔地62畝的花園農場項目建成投産。“目前現代化智慧溫室、花卉拱棚、花卉育苗溫室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每年可生産150萬盆各類草花,能夠實現羽衣甘藍、角堇、萬壽菊、海棠、一串紅等20余個品種草花的長期供應。”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人肖鵬表示,該項目以草花生産租售為主營業務和突破口,以花園休閒觀光為拓展,以輻射帶動仁村農業轉型為方向,以鄉村振興為終極目標,打造集草花生産展銷、休閒觀光、職業花農培訓、設計租擺于一體的精緻農場。
黨建花園農場項目的建成,解決了當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等難題,健全了帶貧益貧機制,形成了人人支援、人人參與、抱團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脫貧致富良好氛圍。“自從村裏的黨建花園農場建成後,我就在這打工,既能照顧到家裏,一個月還能掙到3000多塊錢。”仁村三組村民尹金玲高興地説。據了解,2020年,仁村集體收入19.06萬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820元。
通遠村村民排練舞蹈慶祝建黨100週年。人民網 孟植良攝
通遠村村民彭剛偉在當地經營著一家農家樂,談起近年來當地的變化時他表示,“紅色村建設給我帶來的不只是村內人居環境和民風改善,更重要的是讓我的餐飲生意有了明顯提升,近年來,到西北民大舊址博物館、紅色熔爐和烈士陵園的人越來越多,到我店裏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們村的紅色資源非常多,紅色故事也不少,想當年無論是西北民大的遷建,還是抗美援朝後勤救治保障,我們很多村民都多多少少無償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遠村作為的紅色美麗村莊當之無愧。”談到通遠村被中組部確定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當地75歲老黨員王長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