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起底惡魔石井四郎:美軍與731部隊交易關鍵人物
近期,美國政府再次炒作“新冠肺炎疫情起源”一事,其實,“賊喊捉賊”的正是美國自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軍德特裏克堡生物實驗室與罪惡滔天的侵華日軍731部隊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其中的關鍵人物——惡魔石井四郎,也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他是誰?和731部隊有何關係,在美軍和731進行骯髒交易中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炭疽菌實驗報告封面圖,上面有德特裏克堡基地的字樣。新華社記者 王建 攝
石井四郎何許人也?
石井四郎,生於1892年,日本陸軍中將,是731部隊的組建者和直接領導者。
作為醫學博士的石井四郎,是細菌戰的狂熱分子。在日軍侵華期間,他以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長的身份,在我國哈爾濱等地,進行了長達數年的細菌感染、凍傷實驗、活體解剖等滅絕人性的生化實驗,造成我國大量軍民被感染、死亡。
731部隊部隊長石井四郎
從1939-1942年,731部隊憑藉著最先進的科研設備,累計培養了639.5公斤細菌。石井四郎也擁有了三項引以為豪的“專利發明”:石井式細菌培養箱、石井式濾水器、石井式陶瓷細菌炸彈。而陶瓷細菌炸彈也是細菌戰的主要武器之一。
對蘇聯的諾門罕戰役,對中國的寧波、衢州、常德戰役,他用喪失人性的所謂“研究成果”——鼠疫菌、鼠疫跳蚤、陶瓷細菌彈,犯下了滔天罪行,成為一個徹底的細菌戰犯。
然而,戰後日美達成一項秘密交易,石井四郎把多年研究成果交給美國,以此為條件,換取731部隊所有成員免於戰犯起訴,最終讓他獲得了逃脫審判的機會。
1959年10月9日,石井四郎因癌症死在東京,終年67歲。
731部隊犯下了哪些罪行?
731部隊,最早由石井四郎組建於1932年8月,當時被稱為“防疫研究室”,成員只有5個人。之後,這支部隊的規模不斷擴大,名稱也先後更換為“加茂部隊”“東鄉部隊”。1941年,它才改用了“731”這個遺臭萬年的番號。
731部隊對外的名字叫做“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但實際上,它是用於研究細菌戰和從事人體實驗的秘密軍事部隊,總部基地在哈爾濱市平房區。
在這裡被731部隊的惡魔們當作實驗品的人,除了無辜的中國百姓之外,還有被日本憲兵隊直接“特別移送”來的反滿(滿洲國)抗日誌士、八路軍戰士,乃至國際反法西斯義士。他們被惡魔們稱為“馬路大”(意為“原木”),被以活體解剖、細菌感染、凍傷實驗等方式殘害致死。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人體實驗展區,一張張英文人體實驗報告書複印件,連成一面墻。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在位於平房區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人體實驗展區,一張張英文人體實驗報告書複印件,連成一面墻。這些報告詳細地記載了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情況,包括解剖數據、彩色解剖圖、器官感染路徑和感染程度等記錄,是能夠證明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直接證據。
美軍與731部隊做了啥骯髒交易?
二戰結束後,美國在幾年時間內陸續派德特裏克堡基地細菌戰專家前往日本,向包括731部隊頭目石井四郎在內的731部隊主要成員了解日本細菌戰情況。
美國為了得到731部隊細菌戰數據資料,支付了25萬日元。美國甚至向世界隱瞞石井四郎以及731部隊的滔天罪行,還讓石井四郎成為德特裏克堡的生物武器顧問,石井四郎在這筆見不得人的交易中扮演了關鍵作用。
美日交易掩蓋731部隊罪證的檔案。新華社記者王建攝
石井四郎等人源源不斷地向美方提供各種數據和資料,包括石井四郎組織撰寫的細菌武器人體試驗報告、細菌武器對農作物和牲畜的摧毀效果研究報告,還有石井四郎親自撰寫的20年來對細菌戰的全面研究總結。此外還有8000多張有關用細菌武器作活人試驗和活人解剖的病理學標本和幻燈片等。
作為交換,美國包庇了這些惡魔。1947年9月,美國國務院向當時美國駐日最高司令麥克阿瑟作出指示,為了獲取石井等人掌握的細菌實驗資料,可以“不追究石井及其同夥的戰爭犯罪責任。”2017年8月,日本NHK電視臺播放的紀錄片顯示,在美國的庇護下,731部隊成員幾乎沒人因為他們的罪行受到過任何懲治。
美國和731部隊進行秘密交易的有關文件。新華社記者王建攝
而美國獲得這些血腥的數據資料後,加以利用,進行生物武器研究,促使德特裏克堡基地戰後快速發展壯大,成為今天美國軍方的P4生物實驗室。
據美國媒體披露,德特裏克堡存放著大量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病毒,並且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和漏洞。據專家分析,美國遍佈全球的200多個實驗室分佈與近年來一些危險疾病和病毒蔓延始發地分佈情況非常相似。
包庇罪惡滔天的惡魔,並毫無廉恥、毫無底線地將其奉為座上賓,美方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其德特裏克堡在暗地裏的所作所為也令世人懷疑和憂慮。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6月4日在答記者問時所説,“聯繫到上述美國軍方與731部隊互相勾連的歷史,我們很想知道,美國在境內外開展生物軍事化活動的重重疑雲什麼時候才能揭開?美國什麼時候能夠給國際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