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參考快評 | “別激怒中國!”他們密集發聲釋放何種信號?

2021-05-26 23:35: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道(文/向洋)

  “‘四方安全對話’是一种老舊的包圍戰略。在這種戰略中,你們試圖包圍敵人,但當你們這樣做時,敵人也會進行報復。”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日前發出了這番警告。他還説,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內的“四方安全對話”國家應謹慎行事,不要激怒中國,以免引發嚴重的全球經濟反彈。

  馬哈蒂爾説的是“四方安全對話”國家,但顯然主要還是著眼于美中關係。實際上,在國際輿論場上,近來就中美關係發出警告的聲音並不少。

  在美國商會近日舉辦的全球經濟復蘇論壇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告誡美國説,美國必須承認中國是現實存在,中國不會消失,美國必須與之合作。李顯龍説:“你可以試圖影響它,但你不可能改造它。(中國)不會變得像歐洲國家那樣,更不要説像美國那樣。”李顯龍還警告説,如果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一切盡失”。

  向來直言不諱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近日也在演講中説,“我們並非對多元化和脫鉤的地緣政治視而不見。然而,菲律賓認為沒有必要在大國之間持續的地緣經濟競爭中選邊站”。雖然杜特爾特沒有點名,但不少外媒指出,杜特爾特“明顯指的是美中競爭”。

  近來就中美關係表態的不止是中國周邊國家政要,即便是美國在其他地區的盟友,也就中美關係發出了理性的聲音。

  法國軍隊總參謀長弗朗索瓦勒庫安特最近在接受《費加羅報》採訪時説,未來世界秩序將圍繞中美之間的競爭而建立,每個國家都必須選擇自己所在的陣營。但他表示,法國和歐洲對此都不感興趣,“我們不應讓自己陷入中美間可能會展開的對抗”。

  而作為“五眼聯盟”的成員,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最近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和紐西蘭在一些問題上“沒有、無法、也不會達成一致”,但她補充説,這些分歧不需要定義兩國的關係。與此同時,她還強調了中國的地緣戰略重要性以及兩國攜手合作的重要性。

  在美國內部,也有類似聲音。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近日在接受瑞士《新蘇黎世報》採訪時意有所指地説,拜登政府明白,美中對抗不是美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利益所在,“這將導致一場沒有贏者的衝突,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雙方都將消耗殆盡”。

  從馬哈蒂爾到基辛格,從李顯龍到勒庫安特,從杜特爾特到阿德恩,他們就中美關係表態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從他們的密集發聲中,我們不難看出一些共同的信號。

  首先,中國絕不會容許美方胡來。

  “‘四方安全對話’國家應謹慎行事,不要激怒中國”“美國可以試圖影響中國,但你不可能改造中國”……倘若我們仔細掂量這些話,就會發現國際政要心裏自有一桿秤,他們對中美關係緊張的根源有著清楚認知,並認識到當前中美關係緊張並非中國挑起的。與此同時,這些國際政要也認識到:中國不會任由美方胡來,倘若中國被“激怒”了,後果會很嚴重。中國人常常講:“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從國際政要的上述表態來看,他們對中國人的這句話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

  其次,國際社會不願看見中美走向對抗。

  從“不要激怒中國,以免引發嚴重的全球經濟反彈”,到“如果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一切盡失’”,再到“這將導致一場沒有贏者的衝突”……面對持續緊張的中美關係,上述國際政要憂心忡忡,溢於言表。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中美對抗不僅會導致兩敗俱傷,還會讓整個世界付出慘重代價。如果説,這一點是國際社會有識之士的共識,大概不會有人提出異議。

  第三,美國組建“反華聯盟”不得人心。

  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維持美國霸權,美國正在國際社會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公然組建針對中國的“包圍網”。即便有國家甘當美國反華棋子,但美國要想在國際社會組建壁壘森嚴、陣容廣泛的國際反華陣線,恐怕到最終都只會是鏡中月、水中花,永遠無法成為現實。從上述國際政要的表態來看,不管是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中國近鄰,還是法國、紐西蘭等美國的盟友,均擺明瞭不願意在中美間選邊站隊。畢竟,在美蘇冷戰結束近30年後,在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70餘年後,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零和博弈、冷戰思維早應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對美國的某些政客來説,上述國際政要的表態可能並不悅耳,但這就是國際社會主流民意的表達,是根本無法忽視的。對華盛頓的政客來説,這些忠言會對他們起到振聾發聵的效果嗎?我們姑且觀之!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