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1-05-02 12:06:00
來源:《求是》
字號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1月11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一、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任務、要求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佈局和先手棋,對我國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的主動選擇。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徵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迴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對外貿易依存度從2012年的47.3%下降到2020年的31.7%,延續2006年達到峰值後持續下降的趨勢;過去9年中有4個年份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0%,國內大迴圈活力日益強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主要國家政策內顧傾向上升,國際經濟迴圈格局發生深度調整,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迴圈動能明顯減弱,伴隨著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國內需求結構、産業結構、技術體系和經濟增長動能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必須遵循大國發展規律,對國內經濟迴圈同國際經濟迴圈的關係主動作出調整,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新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社會各界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已經形成高度共識,實踐也在不斷深化。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我們必須樹牢系統觀念,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統籌處理當前和長遠、自主和開放、政府和市場、全局和局部、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係,打通堵點、補齊短板、暢通迴圈,不斷提高發展品質效益,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實踐不斷引向深入。

  提高創新能力是塑造我國在國際大迴圈中新優勢的關鍵,必須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2021年4月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在廣東省東莞市全面啟動。圖為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展示的室溫自動探針臺。 新華社記者 鄧華/攝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複雜,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從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把握和認識這一變化,更多立足國內謀劃發展,加快推進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和部分商品對外採購率過高的問題,暢通國內經濟大迴圈,形成強大的國內經濟迴圈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不斷增強經濟體系的抗衝擊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與此同時,堅持在開放發展中爭取戰略主動,通過擴大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際迴圈提升國內大迴圈效率和水準,改善我國生産要素品質和配置水準,塑造我國在國際競爭和發展中的新優勢。

  二、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堅實基礎和巨大優勢,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複雜性、全局性,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就前所未有。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經濟、科技、政治、安全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世界經濟格局演變,世界經濟在大幅下行後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但發達經濟體經濟走勢分化明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復蘇面臨較多困難。二是全球産業鏈分工格局加速調整。各國更加重視本國供應鏈安全,生産網路區域化、本地化趨勢更加明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各國搶佔新一輪科技制高點的競爭更趨激烈。三是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部分發達經濟體實施貿易保護政策,推動建立排他性保護性較強的區域貿易協定,新興經濟體面臨更高貿易投資規則門檻。四是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風險交織蔓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恐怖主義、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網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從國內看,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階段,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一是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迴圈梗阻加快打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但內需穩步回升受到制約,居民消費恢復相對滯後,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投資意願不強。二是發展品質效益有待提高。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低端無效供給過剩與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並存,金融、房地産與實體經濟發展不夠均衡。三是重點領域風險不容忽視。糧食供求仍將維持緊平衡狀態,油氣對外採購率較高,能源資源安全面臨不少挑戰。宏觀杠桿率仍然較高,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可能繼續顯現,一些企業生産經營存在較多困難。四是民生保障仍存短板。就業壓力大和招工難問題並存,新成長勞動力數量仍處高位,製造業、中小企業招工難題更加凸顯。公共服務供需不均衡問題仍然突出,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撫養比持續上升,對養老保障可持續性造成較大挑戰。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優化國內大迴圈的空間佈局。圖為2021年4月14日,四川涼山州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在500千伏ABN100號塔處牽引場施工作業。 人民圖片 田海/攝

  在看到風險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多方面突出優勢和條件。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面對困難複雜局面時能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破浪前行的強大力量,這是我國發展的最大有利條件和優勢所在。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我們有雄厚的物質基礎,糧食總産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高鐵運營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終端連接數均居世界第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我們有規模龐大和最具增長潛力的消費市場,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1.3億多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有條件、有能力充分發揮大國經濟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有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三、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找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鞏固增強國內大迴圈主體地位。這是決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也是確保國內大迴圈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迴圈中新優勢的關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注重以高品質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互促共進的強大國內市場。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緊扣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促進消費與投資良性互動,加大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促進國內國際大迴圈的良性互動,須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2021年3月18日,首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共吸引全球33個跨境電商平臺、35個全國出口型産業帶、200多家跨境電商服務企業和2000多家外貿供貨企業參展。圖為採購商在交易會現場參觀。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這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著眼于促進國內國際大迴圈的良性互動,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開拓互利共贏新局面。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推進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優化促進外貿發展的財稅政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準入後國民待遇,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佈局,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國際産能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培育壯大發展動力源。這是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搞國內大迴圈的集中體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優化國內大迴圈的空間佈局。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定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堅持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塑造城市化地區、農産品主産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

  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提升國內大迴圈品質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國內大迴圈的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品質,深入開展污染防治行動,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準,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制定和實施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促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全面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推動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暢通國內大迴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關鍵聯結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通過開展示範區建設,探索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各類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調節體系。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和水準,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迴圈的題中應有之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複雜困難的局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關鍵,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收儲制度改革,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堅持立足國內、補齊短板、多元保障、強化儲備,完善能源産供儲銷體系,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準,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産業鏈供應鏈,增強産業體系抗衝擊能力。積極參與配合做好穩妥防範化解財政、金融、房地産等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強“一帶一路”建設風險防控。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