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沿長江一公里範圍內落後化工産能已全部淘汰
光明網訊(記者 蔡琳)3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出席發佈會,圍繞長江經濟帶化工圍江的治理情況答記者問。
張波表示,長江是黃金水道,水運成本較低,因此在長江沿線佈局了一批化工企業,運輸原料和産品相對方便,長江經濟帶也因此成為了我國重化工的産業基地。這一帶礦産資源也比較多,化工企業佈局也比較多。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兩年來生態環境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化工園區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是把住準入關。生態環境部指導地方環保系統嚴把環評關,禁止在長江干支流一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管住源頭。
二是推進現有的沿江化工企業實施搬改關,列入搬改關計劃的企業到去年年底有79%完成了整治任務,其中沿江一公里範圍內落後化工産能已經全部淘汰。
三是指導七個省份出臺了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五個省份認定了146家化工園區,進一步規範化工園區的綜合評價,實現規範發展。
張波指出,儘管沿長江化工園區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餘下的任務難度比較大,可以説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全部完成搬改關的任務依然艱巨。過去,由於我們對這個問題不夠重視,即便像長江這樣的母親河,很多企業也直接開在到江邊上,碼頭建的也比較隨意。企業建起來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很大的作用,做出很大的貢獻,相應的也就加快了城區建設和人口集聚,現在要退出成本就會比較高,代價也很大。
張波表示,長江保護修復給我們一個啟示,一方面我們要克服困難,繼續推進;另一方面對於重要的河湖,各地都要及早的劃定生態緩衝帶,生産活動不要緊挨著水邊,要給河湖留出一定的緩衝距離。緩衝帶的大小可由各地從實際出發確定,一旦劃定就要嚴格保護起來,不允許新的破壞生態的項目進入到緩衝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