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這支“紅”粉筆的故事,貫穿了18年!
央視網消息:2021年3月27日,《新聞調查》播出《紅粉筆》,這是記者敬一丹18年後對貴州一所山村小學的回訪。
2002年,《東方時空》資助貴州桐梓大山裏的克勤小學改善教學條件,記者敬一丹採訪了這所小學的師生,親眼目睹了這裡教育的落後。18年後,2020年冬天,敬一丹隨《新聞調查》攝製組再次深入大山,回訪克勤小學。
那一抹紅,是她童年裏的亮色
那一年在克勤小學,敬一丹認識了喜歡畫畫的小女孩楊芳,她和哥哥、姐姐都在讀書,父母靠種地和養豬維持一家5口的生活。當時因為貧窮,小小的楊芳捨不得向父母要1元錢買一隻彩筆,她只能用圓珠筆畫畫。
2002年《東方時空》“風兒吹過山崗”節目播出後,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楊芳曾經到桐梓縣城學過一段時間畫畫。
畫畫在楊芳童年記憶裏留下了難得的亮色,但短暫的培訓沒有持續,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她高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楊芳輟學後開始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在廣州做房地産銷售時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如今,楊芳的兒子早早就用上了彩筆。哥哥、姐姐也搬到了城市,並且為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哥哥、姐姐選房首先選學校,沒有彩筆已經成為遙遠的故事。
採訪中,敬一丹拿出留存多年的、18年前楊芳寄給她的信和畫的畫,送給楊芳。敬一丹説,她很珍惜這些信和畫,但對楊芳更重要。
“不想一輩子打小工”
盧友順上小學時,父母外出打工,小小的他一邊上學一邊种家中的四畝地,兜裏最少時只有5元錢。
盧友順讀到初二時,父母把他帶到了浙江一起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築工地拉磚塊。但他不想一輩子都像父親一樣打小工,於是去和汽修師傅學技術,一學就是8年。
後來,他借了3萬元在東陽市橫店鎮開了汽車維修店。幹活踏實有技術的他,經常迎來回頭客,2年就還清了借款。
盧友順説他到浙江打工,想要實現兩個夢想,第一個就是走出大山,學到技術,這個夢想已經實現了。第二個就是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孩子好好讀書。
這份禮物,她倆都懂!
戚誼老師18歲時來到克勤小學教書,她還記得報到的那天,她在山下滑溜溜的黃泥地裏摔了一跤,到了山頂來到學校想沖洗一下,才知道學校裏條件太艱苦,連水都沒有。
山裏的學校沒有條件配備專職的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和體育老師,只能由其他老師來兼任。學校也沒有彩色粉筆,戚誼老師想給孩子們畫朵小紅花,只能把白粉筆浸泡在紅墨水裏,染成紅粉筆。
戚誼老師在這裡一待就是10年,見證了鄉村小學的改變。她説,孩子們有無限的可能,教育的均衡更能讓孩子們綻放自己的精彩。
敬一丹再次採訪戚誼老師時,送給她一份只有她倆能懂的特殊禮物:一盒紅粉筆和白粉筆,戚老師頓時淚奔。
18年後的克勤小學
不僅有了電腦室、圖書室和體育器材
在樓道轉角處還有了方便的圖書角
克勤小學校長説,在義務教育“兩基”達標過程中,上級為學校配套了電子琴,但是基本被閒置,因為沒有專職的音樂老師。而這種情況在當地並非特例,很多鄉村小學沒有專職的音、體、美教師,只能由其他老師來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