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
經濟特區——
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輝煌歷程)
春節假期後一開工,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團隊就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新品發佈會在即,一批人攻堅演算法難題,另一批人進駐發佈會現場;東莞的自建工廠也開足馬力,應對新産品的供應鏈需求……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乃至整個特區,這種“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隨處可見。
一切都始於40多年前的那個“春天”——
1979年4月,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還是叫特區好,中央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同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並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8月黨和國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經濟特區,明確要求發揮經濟特區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深圳等經濟特區創造的輝煌成就,深刻總結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對新時代經濟特區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漁民村成為整個經濟特區發展蝶變的生動縮影
位於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街道的漁民村,16棟樓宇錯落有致,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公園、村史館等改造一新,呈現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圖景。曾經的漁民村,“吃了上頓沒下頓,家家窮得叮噹響”,改革開放後,漁民村憑藉著特有的地理優勢率先組建運輸船隊與運輸車隊,開展小額貿易,1992年成立村辦股份制公司,2001年開啟城中村改造,變成了現代化花園式社區……
漁民村成為整個經濟特區發展蝶變的生動縮影。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講解員深情講述: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廣東向中央提出建議,在毗鄰港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僑鄉汕頭市劃出一塊地方,單獨進行管理。廣東的建議得到了中央的認可和支援。
1979年7月15日,中央下發文件,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同意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出口特區”被定名為“經濟特區”。
然而,改革開放的航程並非一帆風順,作為新生事物的經濟特區面臨著許多困難。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到深圳、珠海等地視察,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發展才是硬道理”。歷經思想解放,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的航程更加寬闊、坦蕩。
一系列“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舉措落地
在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展覽”上,不少觀眾在觀看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開山第一炮”的老照片,耳邊仿佛響起那振聾發聵的隆隆回聲……
為了保證深圳大規模城市建設,中央先後派遣兩萬多名基建工程兵支援特區建設。中建科工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被派來時,只有18歲。“我們在工地,住的是毛竹搭的臨時工棚,濕熱蚊蟲自不必説,一場大颱風就把屋頂掀掉了,我們只得抱著衣服行李,在工地樓板下躲了一夜雨。”陸建新説,“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振奮人心,艱苦的條件並未影響大家的幹勁。
1988年,深圳開始在資本市場試驗探索。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一任副總經理禹國剛對此記憶猶新:“籌建深交所之初,專家小組起初是在我家工作,後來向深圳中行借了一套宿舍,成為大家的辦公室兼住房。專家小組先翻譯了200多萬字的境外股市法律、業務規則等資料;再結合深圳實際,寫成與之對應的法規草案、深交所章程及各項業務規則。”1990年12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創建,帶動了金融業的發展,推動了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等方面的提升。”禹國剛説。
誠如所言,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地區生産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77萬億元,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8650家。
隨著國務院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島,廈門的發展進入新階段;珠海首開“科技重獎”先河,引來一批批人才和一項項先進技術;汕頭從龍湖1.6平方公里的“巴掌特區”起步,將這片沙丘地變成了高樓林立的中心城區……
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一系列“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舉措在特區落地開花:創新的熱潮不僅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更形成了許多經驗做法。
將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新年伊始,深圳前海一批建設工程開工在即,來自香港的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們也忙碌起來……去年10月,前海推出專門針對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和人士資質資格內地認定的新舉措,面向港企港人開放前海建設市場;到今年2月,已有4家專業機構、37名專業人士在前海完成備案。
從蛇口到前海,兩處改革新舊地標相互呼應。如果説40多年前蛇口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拓荒奇跡,那麼如今前海則以平均“三天一制度”的制度創新,詮釋著特區“闖”的精神。截至2020年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10項。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深圳被列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出臺,要求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繼興辦經濟特區後,深圳迎來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征程……
2019年9月,深圳企業登記“秒批”系統在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正式啟用,從跑一天到“秒批”,這個變化讓人們強烈感受到了立志於“先行示範”年輕城市敢闖敢試的勁頭、底氣和實幹。2020年4月,隨著一聲“開始起吊”,光明科學城項目施工人員一氣呵成,順利完成首節鋼結構吊裝,為構築高品質發展高地持續發力……
東方風來,春意盎然。如今,不管是在深圳,還是在珠海、汕頭、廈門,改革發展的步伐都在加快推進。
近日,預計總投資超過20億元的立汕智造澄海工業項目在汕頭正式開工,主要生産先進電子元器件和智慧裝備。與此同時,廈門、珠海兩大經濟特區也不約而同地將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奮力創造讓世界驚嘆的新奇跡……
本報記者 陳偉光 吳 冰 賀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