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於GDP、居民收入、城鎮化……八位學者前瞻全國兩會

2021-02-28 10:42: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圍繞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2月25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了“兩會前經濟形勢和政策展望分析會”,八位學者對熱點問題進行了前瞻和分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十四五”期間有如下重點任務: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增速;建立強大的國內市場,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提高居民收入佔比,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位置向上游邁進;提升研發強度,增加基礎科學研發佔比;推進市場化改革,提升資源優化配置效率;圍繞“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點開始優化、重塑能源結構及産業結構。劉俏強調,未來增長動能要向“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傾斜,再工業化、新基建、大國工業以及更高水準的改革開放將成為重點。

  對於2021年宏觀經濟與政策走向,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表示,2021年出口是否可持續取決於海外疫情形勢,可能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全年增長依然有望超過8%。顏色認為,後疫情時代下,特別國債、稅收與社保優惠等應急性的財政政策應逐步回歸常態化,逆週期調節的財政政策應穩妥漸進調整,專項債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貨幣政策應當逐步實現常態化轉向,避免政策急轉彎,更加關注廣義通脹,防止泡沫産生。

  1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周黎安分析,新發展格局將建立在市場化改革的雙重深化:從商品市場到要素市場的縱深拓展;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橫向融合。如何將行動方案具體落實?周黎安説,可以考慮將一些適合地方政府主動推進的改革事項作為考核地方官員的績效指標,或對改革績效進行排名,既給激勵,也給壓力;鼓勵地方政府創新,允許先行先試,先創新者先受益;先聚焦少數重點改革領域,率先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居民消費率偏低是暢通國內大迴圈的堵點,新型城鎮化是暢通國內大迴圈的基點,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徐憲平指出,目前進城的農民工有1.35億人,在同一城鎮居住10年以上的農民工有5200萬。他建議,以“存量帶增量”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面向存量農民工核心需求,徐憲平提出三大政策舉措:大力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綜合施策保障隨遷子女教育;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對於我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認為,未來既要降低碳排放,還要建設碳捕獲能力。從行業來看,化石能源生産中的煤炭要先達峰;加速發展可再生的非核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工業要向産業鏈、價值鏈的上游發展;加快促進服務業發展。唐遙表示,要綜合運用市場和政策手段,一方面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為碳排放合理定價。另一方面通過政策調整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和能源效率,安排財政資金支援綠色發展相關項目。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張崢在分析會上總結了A股市場取得的成績:30年間A股市場發展迅速 ,但相對規模不高,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他認為,應理性看待A股註冊制試點目前呈現出高首日漲幅、高平均市盈率、高換手率的特徵,市場演進需要一個過程。針對下一階段的資本市場改革重點,他表示,首先,堅持註冊制試點,完善常態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第二,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第三,推進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落地,形成示範效應。第四,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的改革及個人養老金賬戶政策落地,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

  “城市經濟學理論認為,給定條件下,每人平均福利隨著城市總人口規模的增大而呈現出先增加後減小的趨勢,即倒U型關係。然而,絕大多數城市人口不足和少數城市人口過多都造成了較大的福利損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張慶華表示,高品質的城市化亟需形成規模合理的城市系統,城市群和城市協調發展有望成為突破口。為更好發揮城市群的協同作用,一要完善要素市場,提升城市群內要素的配置效率;二要合理佈局和協調城市群內産業發展,優化産業結構;三要優化城市群內特大超大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認為,未來十五年,中國經濟長期增長面臨的兩大挑戰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人口老齡化。過去30-40年間,全球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同時,我國面臨解決龐大人口養老問題的挑戰。如何應對兩大挑戰?陳玉宇認為,第一,要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設計出兼顧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第二,發揮國有資産力量,調節收入分配結構;第三,推進教育的均等化與合理評估財政支出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