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身份帶給我的轉變
【知識分子入黨故事】
2002年12月3日,我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2004年,我把第一個選育並審定的水稻品種命名為“嘉禾212”,也是為紀念這個時刻。
回憶入黨當天的情景,我只記得當時內心想著,從事農業科學研究的我,能為“三農”做些什麼。反倒是追求入黨的過程,帶給我更多激勵。
在嘉興農校讀書時,我萌生了入黨念頭,那是一名農村孩子,從小聽了很多毛主席、周總理的故事後,對黨自發的崇拜之情。但我知道,當時的我離黨員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畢業之初,我來到嘉興農科院工作,這時的主要想法,是努力把工作做好,為農民服務,入黨的念頭也被藏在心裏。直到1995年,我在其他同志的鼓勵下,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那年我被評為市優秀團幹,當時的嘉興團市委組織部部長林金華鼓勵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我表達了自己不夠優秀的顧慮。他的一番話我記憶猶新,他説:“你首先要有向組織靠攏的決心,積極靠攏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一邊學習一邊提升。”
林金華同志的話給了我信心。2001年,我被抽調參與建黨80週年活動志願服務。從綵排到活動,前後4天,大家都為建黨80週年而歡欣鼓舞,我每天在現場聽到很多關於革命的歌曲,一直很激動。回到單位後,我向黨組織表達了爭取早日入黨的意願。我給自己找榜樣,向身邊優秀的黨員同事學習。作為紅船旁的農科人員,我們理所應當在工作中做到更好。
1965年,我們農科院在全省率先開展南繁實驗。50多年來,我們這個南繁育種團隊如候鳥遷徙,幾代農科人夢想接力、艱苦奮鬥,其實都是受到“紅船精神”的感召。
習近平總書記説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認為,水稻育種不僅是一個産業,也是“中國飯碗”的底座,做農業需要決心。
回頭想想,確實如林部長所説,在努力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將樸素的自發工作熱情,轉變為搞科研的拼勁兒和韌勁兒,後來我能在育種這個領域取得一些成就,也與此有關。這兩年,我將科研重點轉向功能稻種的研究,不敢停下腳步,希望未來可提供滿足人民群眾從“吃飽”到“吃好”的稻種需求。
(本報通訊員葉豐收本報記者陸健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