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吉:一技在身天地寬
新華社銀川11月9日電 題:寧夏西吉:一技在身天地寬
新華社記者任瑋
時隔三個月,從寧夏西海固大山裏走出的張亮逐漸適應了東南沿海潮濕的氣候,生産線上的工作也開始得心應手。“我們有些同學從實習生升職為培訓員,都能帶新人了,工資也漲了不少。”她在電話裏告訴記者。
張亮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職業中學的一名貧困學生,現正在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實習。今年8月初,800多名學生像張亮一樣,到2000多公里外的福建省,在那裏的多家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
“今年已經是西吉縣第三年組織職業中學學生赴閩頂崗實習,這是閩寧合作助力教育扶貧的一項有益探索。”西吉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王自元説,縣裏每年分批將實習學生送到福建的企業,實習單位則為學生解決往返路費,提供適合的崗位和免費食宿。
“實習第一個月就領到4000多元工資,以後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還會漲,聽説以前實習的學生有掙六七千元的呢。”張亮説,這是她第一次靠學習的技術掙到錢,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激動。實習帶隊駐廠老師王朝霞説:“實習第二個月領到5000元以上工資的學生已經佔了一多半。對於很多貧困學生來説,實習半年不僅能積閱歷、學技術,還能給家庭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一技在身天地寬。從西吉縣職業中學汽修專業畢業的呼嘉輝,如今已是學校的專業課老師。記者在學校實訓車間見到呼嘉輝時,他正手把手指導學生進行汽車鈑金維修。“最近幾年,汽修專業是我們學校就業最好的專業,我的同學畢業後有的去4S店打工,一個鈑金工每月能掙7000多元錢,還有人自己開汽修廠當老闆,就業情況都挺好。”呼嘉輝説,他的校友鄢海鵬還代表寧夏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榮獲車身涂裝項目三等獎。
據西吉縣職業中學副校長張彩霞介紹,根據就業前景,學校有針對性地開設了13個以生産型和服務型為主要方向的專業,累計培訓培養各級各類實用技術人才9萬多人次,通過職業技能鑒定達5000多人。學校每年有97%的學生升入高職,畢業後可實現穩定就業。
“一個學生實現穩定就業,就可以帶動一家人脫貧。”張彩霞説,職業教育一頭連著學校,一頭連著産業,是教育扶貧最直接、成效最明顯的方式。
近年來,西吉縣通過實施“教育致富”“技能致富”計劃,積極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培育一批批學生“學好技術走遍天下,掌握技能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