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報道 “這次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10月30日,中共中央首場新聞發佈會舉行,在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意義時,發言人這樣指出。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在新發展階段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戰略部署。
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上的重要意義,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分兩步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認知前提和實踐依據。
新發展階段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大跨越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深入分析了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圖景,明確提出了九方面的遠景目標。一幅包括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內,著眼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圖景,全方位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認識和實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全面和具體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黨建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田坤説。
回望已經實施了的十三個“五年規(計)劃”,正是隨著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黨和人民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認識不斷豐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圖景在實踐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啟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工業化”主導並決定著“現代化”,“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確定了以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此後,“四個現代化”被提出,即“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
改革開放後,在“四個現代化”的基礎上,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後來又發展成為“中國式的現代化”即小康社會;經過“六五”到“十五”計劃,我國在20世紀末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實現了基本小康,開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2006年開啟的“十一五”規劃開始,“五年計劃”正式更名為“五年規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認識和實踐進入新的更高層次。從十八大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總體部署,再到十九大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線圖清晰明確。
當前,隨著“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新發展階段的提出,一方面表明我國實現了“小康社會”這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將正式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階段;另一方面,要求我們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進一步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重要時期。”在武漢大學教授虞崇勝看來,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方位和新特點,對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人民福祉為中心發展、建設更加美好的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同時也將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産生深遠影響。
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基礎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這也為觀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提供了一個重要視角。
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認為即將結束的“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凝結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曹立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農民為國家現代化發展、高速經濟增長、緩解經濟危機等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農業農村發展滯後、農村居民生活水準較低、城鄉二元結構等問題,使得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短板效應”“木桶效應”逐漸顯現。
資料顯示,2012年底,我國還有近1億貧困人口、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其中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有西藏、甘肅、貴州、新疆、雲南和青海等6個少數民族比例較高的省區。貧困重點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4602元,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58%。全國有3917個村不通電,影響近380萬人。連片特困地區還有3862萬農村居民和601萬學校師生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有近10萬個行政村不通水泥瀝青路。
“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準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脫貧攻堅戰由此打響。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脫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成果顯著。從脫貧人口上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從扶貧開發上看,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援,2/3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産業脫貧,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從基礎設施上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8%。
“沒有農村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全面現代化。”曹立説。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基礎。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不僅如此,脫貧攻堅實踐和貧困治理進程中形成的相應制度安排、實踐策略和有效經驗,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創新案例和經驗示範。
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一切偉大的事業,總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不斷推向前進的。中共中央新聞發佈會介紹《建議》的起草情況時,提到了規劃《建議》起草的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在以“十四五”規劃為起點的新發展階段,這一任務突出地擺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它與世界上其他類型的現代化道路相比,具有顯著的不同特點,因而需要更加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
回望黨團結帶領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不難發現,中國不可能複製任何已有的現代化模式,而是必須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為此,幾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接力奮鬥,探索出這條即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將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
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基本上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準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國是經濟後發展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們的現代化發展過程是一個“並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並聯式”發展過程大大縮短了我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但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諸多短板和缺陷,特別是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不可避免地會産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從國內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産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從世界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但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是高品質發展,中心任務是圍繞高品質發展進行既符合各地實際又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促進發展品質實現歷史性躍升。同時,又要腳踏實地,時刻不要忘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對發展目標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
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