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守人民情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習近平在湖南考察並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紀實

2020-09-20 17:1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長沙9月20日電 題:堅守人民情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習近平在湖南考察並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朱基釵,人民日報記者杜尚澤

  湖湘大地,孕育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精神特質,譜寫過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赴湖南考察調研,重溫革命歷史,感悟紅色文化,並在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當面聽取基層幹部群眾代表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

  他指出,我們即將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站穩人民立場,不忘初心使命,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不忘人民

  “今天,我不遠千里從北京到這裡來看望鄉親們,也是來受教育。”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羅霄山脈南段一個瑤族村落。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留給她,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2016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起了這個故事,“當時我在講的時候,就深受感動”。

  又是一個秋雨紛飛的日子。

  9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一到湖南,直接趕往沙洲瑤族村,首先考察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

  在展現紅軍女戰士剪被子送村民情景的雕像前,習近平總書記久久駐足。講解員告訴總書記,當年臨別時,紅軍女戰士對徐解秀説,等革命勝利了再來看她,送她一條新被子。但徐解秀一等就是幾十年,再也沒有等到她們回來……

  “最後這3名紅軍女戰士有沒有找到下落?”總書記問。

  講解員介紹,上世紀80年代“半條被子”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後,鄧穎超、蔡暢、康克清等老同志在全國展開了尋找3位紅軍女戰士的活動,可惜沒有找到她們的下落。

  展櫃裏陳列著鄧穎超等老同志託人給徐解秀送來的一條新被子。被子送到村裏時,徐解秀老人剛過世不久。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

  “‘半條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們黨的初心,體現了黨的為民本色。”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説,“紅軍在自己缺吃少穿、生死攸關的情況下,心裏還是想著老百姓的冷暖。一枝一葉總關情啊!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我們共産黨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

  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徐解秀的孫子朱小紅家中看望。

  這是一座嶄新的三層小樓,門前挂著“沙洲土菜館”的招牌。

  “總書記,這幾年我們沙洲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邀請總書記在客廳坐下,朱小紅講起自家的幸福生活:

  依託沙洲景區辦起了農家樂,家裏的土菜館由他愛人經營,每天都有兩三桌客人;自己和女兒在景區工作,都有固定收入;家裏還種了3畝地水果……日子越過越紅火!

  “過去紅軍給了我們半條被子,現在黨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日子。”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真誠的心聲。

  “看到你們過上好日子,我十分欣慰。3名紅軍女戰士也可以含笑九泉了。”望著幸福的一家人,總書記説,“你們家的變化也説明一個道理,共産黨人始終堅持為民服務,承諾了就要兌現。讓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們説到做到,一定會堅定不移走下去,踐行黨的誓言和諾言。”

  驟雨初歇,沙洲村裏,嶄新的農舍鱗次櫛比,遠處青山雲霧繚繞。

  2018年沙洲瑤族村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3840元。紅色旅遊、綠色山水、特色産業,在這裡繪就一幅安居樂業的美好圖景。

  紅色基因,依然在綠水青山間代代相傳。

  走進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四年級教室,孩子們正在班主任指導下重溫紅軍血戰湘江的故事,黑板上寫著“講長征故事 做時代新人”。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長征故事,可以和習爺爺分享一下嗎?”老師話音剛落,一隻只小手齊刷刷舉起來。

  “半條被子”“草地夜行”“紅軍鞋”“豐碑”……

  “豐碑是什麼故事?”總書記問。

  “紅軍行軍途中,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了,老戰士的衣服薄薄的,將軍想去找軍需處長問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一個戰士告訴將軍,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聽了向老戰士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一名男同學站起來回答。

  “講得好!講得好!”總書記連連誇道。

  望著孩子們稚嫩而明亮的眼睛,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説:“紅色基因在你們身上得到了體現。革命事業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同學們要學好革命故事,銘記在心,同時把建設現代化的知識和本領也掌握好,努力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你們現在是一棵棵小樹苗,將來有一天就會長成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

  離開村子時,雲開日出,霞光萬丈,彩虹高懸,廣場擠滿了歡送的人群。

  總書記對鄉親們説:“共産黨人自己有一條被子也會剪下半條給老百姓,這絕不是口號,不是做秀,我們就是這麼做的。而且這種誓言,我們一直傳承下來了。正是這樣,老百姓才把共産黨看成是自家的黨、老百姓的黨。”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要不斷接受教育、接受洗禮,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同14億中國人民在一起、同9000多萬黨員在一起,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好,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開心、更加幸福!”

  問計於民

  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此次湖南之行的一個重點。

  此前,總書記已在京主持召開了系列座談會,分別向企業家、民主黨派人士、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科學家等廣泛徵求了意見和建議。這次,他將目光轉向基層幹部群眾代表。

  “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制定新的階段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正確的道路從哪來?從群眾中來。我們要眼睛向下,把頂層設計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

  9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座談會。村支書、鄉村教師、扶貧幹部、農民工、種糧大戶、貨車司機、快遞小哥、餐館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層代表齊聚一堂,10名代表先後發言。習近平總書記同發言的每一位代表都進行了交流。

  會上,群眾的安危冷暖始終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去年5月,來自城步苗族自治縣的楊淑亭參加了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他們。這次座談會上,楊淑亭再次見到總書記,十分激動。

  “再次見面,我也很高興,為你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欽佩!”聽了楊淑亭代表殘疾人群體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保護好殘疾人權益,殘疾人事業一定要繼續推動。你提到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誌,我們要高度重視。”

  “95後”農民工鄒彬反映,農民工群體在落戶、就業、買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也希望依法根治農民工工資拖欠等老大難問題;個體貨運司機龍兵反映,高速路服務區內經常有車輛設施設備和貨物被盜……總書記十分重視:“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困難,我們要重視起來,不斷解決。”

  基層的難點堵點,也是總書記的關注點。

  常寧市塔山瑤族鄉中心小學副校長盤玖仁在基層教育一線工作了近30年,他向總書記反映偏遠民族地區教育存在的“短板”:首先是教師數量不足,存在結構性缺編;其次是條件艱苦,好的老師留不住。

  “你反映的問題很實際。”習近平總書記回應道,“昨天我去看了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學校裏有教學樓、宿舍和食堂,營養午餐是免費的,孩子們很開朗,説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基本解決了義務教育普及化的問題,但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又突出出來。‘十四五’時期要著力解決這個問題,要好好研究。”

  疫情期間,長沙市江漢云云餐館的店主劉權通過網路外賣平臺為他的小龍蝦、燒烤打開了銷路,但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外賣平臺抽成高達20%以上,而平時純利潤也就20多個點;快遞小哥壓力太大,為趕時間無法休息……

  聽了劉權的創業經歷,總書記感慨道:“開個店不容易,無論是當大老闆、小老闆,付出的辛勞都是一樣,做快遞小哥也不容易,要多給他們提供一些方便。”

  建立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機制、規劃建設現代農業流通體系、持之以恒抓基層治理能力提升……隆回縣委書記王永紅圍繞“三農”問題一口氣提了三四條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一一回應: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欠發達問題和不斷出現的新的貧困問題,要全部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來解決;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科技素質提升,要靠有現代化素質的農民,人才留不住是不行的;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農村仍然是重中之重,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領導不能削弱,“第一書記”制度要延續下去……

  “人民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大家講得很鮮活,很符合實際。”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有關方面認真研究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強國富民

  湖南是農業大省,雜交水稻從這裡的實驗田走向全國;湖南是製造業大省,在工程機械領域舉足輕重;同時,以“廣電湘軍”“出版湘軍”為代表的文化産業長期引領風騷。

  黨中央對湖南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寄予厚望。

  9月16日下午,在沙洲村現代農旅示範基地,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了解扶貧産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情況。

  山雨初霽,枝頭上結出的獼猴桃果令人垂涎。當地幹部告訴總書記,眼前240畝獼猴桃種植園,有附近4個村的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小額信貸入股等形式參與其中,帶動327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1500元。

  獼猴桃種植園對面,是一片小黃姜。

  “我們汝城的小黃姜渣子少、口感好,是炒菜的好配料。”種植大戶張有發從地裏連根拔起幾株姜苗遞過來,習近平總書記拿在手裏,仔細察看,姜葉碧綠、根莖嫩黃。

  張有發告訴總書記,小黃姜每畝收益可達2萬多元。“我們合作社吸納了11戶農戶以資金和土地入股,他們每畝地可以拿到400元流轉費;平時來地裏幹活,還能按天賺工錢。全年算下來,可以給每戶平均增收8000多元。”

  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説:“通過合作社的形式搞規模經營,現在越來越普及了。下一步,還要和市場緊緊聯繫在一起。讓好東西有好銷路,真正為農民帶來實惠。”

  在郴州看過農業,習近平總書記又在長沙考察了裝備製造業。

  9月17日下午,總書記冒雨來到山河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創辦了21年的企業,專注于從事裝備製造主業,研發出200多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産品,目前已躋身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和世界挖掘機企業20強。

  車間裏,一片忙碌景象。從佈線布管到閥類吊裝,從發動機吊裝到散熱器安裝,從駕駛室裝配到下線檢測,總書記沿著生産線一路走下來,不時詢問具體技術細節。

  室外的産品展示區,不同型號的挖掘機械、高空作業平臺、起重機械等依次排開。“這臺主要什麼用途?”“價格多少?”“銷路怎麼樣?”總書記問得十分詳細。

  秋風秋雨,氣溫驟降。

  “今天天氣雖冷,但我心裏是熱乎的。”面對精神抖擻的企業員工,習近平高興地説,“你們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多産品走在了前列,你們的創新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創新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品質,也是今後我們爬坡過坎必須要做到的。”

  “在當今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製造業強國,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製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裏。”

  創新,不僅是湖南裝備製造的硬核力量,也給當地文創産業帶來澎湃活力。

  美麗的瀏陽河蜿蜒流淌,在長沙市區畫出了個大大的“V”字。這裡坐落著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文創基地——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

  立足於“科創+文創”,園區成立不到3年,文創企業已超過3000家,去年總産值超過340億元。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調研。

  運用4K技術修復的老電影《開國大典》,已在新聞節目中啟用的人工智慧手語播報,能讓用戶快速上手製作節目的5G智慧電臺……園區負責人向總書記一一介紹特色文創産品。

  走進銀河酷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總書記,這是十八洞村的紅心獼猴桃,現在全網已經預售了10萬單,可以為果農每人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這是袁隆平大米、湘西臘肉,袁隆平大米配湘西臘肉,筷子一拿、三碗不夠。”

  在一個名為“向美好出發”的網路帶貨直播間,帶貨主播一番風趣的介紹,引來一片笑聲。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説:“文化産業是一個朝陽産業。現在文化和技術深入結合,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從業人員也在不斷增長,這既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産業,也是一個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在‘十四五’規劃中,要重視這項産業。”

  離開園區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産業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市場屬性,但意識形態屬性是本質屬性。剛才我看到你們墻上挂著一幅字‘導向金不換’,也可以引用來説明這樣一個道理。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長沙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還考察了湖湘文化的重要地標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面對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説:“‘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明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即將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同學們一定要不負時代重托,不負青春韶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