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動力:大國重器,國之底氣
王鑫 中國網評論員
關於原子能,你能想到什麼?原子彈?核潛艇?核電站?我國原子能事業發展至今,可以説成果豐碩,尤其是核動力領域的發展,更是處於世界先進行列,這為我國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讓我國發展充滿底氣。
中國核動力,給國家以創新發展的安全底氣。核動力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核電站,2019年1-12月,我國47台運作核電機組(不包含臺灣核電資訊)累計發電量為3481.31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88%。核電因為其具有清潔、高效等特點,而被當今世界各國所追捧,法國、立陶宛的核電佔比接近80%,日本、德國、芬蘭也到達了30%以上,但蘇聯的切爾諾貝利和幾年前的福島核泄漏,讓人們對於核電的安全産生了質疑,給核電發展蒙上了陰影。
通過與專家的對話了解到,我國核動力的發展不僅敢於創新,還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專家分析,切爾諾貝利的核事故主要是人為因素,而日本福島核泄漏主要是由於海嘯引發了斷電等原因造成。所以,我國的核動力研究者們,在總結這些他人教訓的基礎上,在設計研發自己核電技術的過程中,始終把核安全放在第一位。現在我們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核電技術,創新性地採用能動加非能動安全技術,其安全指標已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準。
中國核動力,給國家以奮勇爭先的科技底氣。我國的原子能事業是在國際核威脅下進行的,開始時主要分為核子試驗和核動力研究,是出於國家安全需要,然而今天我國的核能應用在造福越來越多的人。
中華民族是愛好學習的民族,也是善於創新的民族。我們在學習中進步,一步步擺脫依賴,打破桎梏,有了“華龍一號”,這個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成果,這都要歸功於中國核動力人的堅持與創新。而今,核動力的科技應用更加廣泛,例如前身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成都同位素應用研究所的雲克藥業,就是成功利用反應堆生産同位素轉型的企業,達到了年産值三億的規模。這樣的科技民用化,不僅有利於醫藥治療領域的發展,更能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中國核動力,給國家以奮發向上的精神底氣。我國核動力研究濫觴于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的國內外情況如何就不多贅述(不知道找“度娘”),國外環境暗流涌動,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那時,我國原子能事業的兩個分支,一個是可控核裂變,也就是現在的核動力研究方向,另一個是不可控裂變,就是我們熟知的核武器方向。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核武器研究團隊去了戈壁荒灘,而核動力研究團隊,就到了四川的山區。自此,核動力人就開始了一段“神奇”的奮鬥故事。
那時四川的大山裏沒路,也沒有現代化的起重設備,有的是什麼?人!八千軍民趕赴山區支援建設,兩百噸的設備,用人力翻山越嶺的運輸。條件苦?沒覺得!環境差?習慣了!設備落後?不耽誤研究!這是核動力人曾經的回答。這是他們的堅持,也是他們的性格,核動力人就是用這種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開創了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新篇章,他們的這種精神,也激勵著各個崗位的國人,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更加持久與永恒的力量。
中國核動力,堅持科技進步與安全發展相協調,堅持學習創新與精神建設相匹配,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在自身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在為國家發展增添更加厚重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