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國 | “新經濟”激活復蘇新動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的嚴峻考驗,尤其是在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不利開局之下,中國經濟二季度仍保持了3.2%的增長,這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穩步復蘇//
中國經濟二季度所表現出的復蘇態勢明顯超出了國內外大多數學者的預期。從各種政策和目前的走勢來看,這一態勢將在三、四季度延續,具體説來,三季度復蘇將比較強勁,而四季度將逐步企穩。此外,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抵消上半年的經濟損失,從而實現全年整體正增長,儘管增幅有限。
從生産角度看,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3%、4.7%和1.9%,其中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速回升幅度最大,製造業和建築業回升幅度尤為明顯,顯示出中國第二産業的韌性較強。
而在第三産業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復蘇。儘管住宿和餐飲業當前仍處於同比下降,但降幅相較于一季度收窄17.3個百分點。因此,這些行業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也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整體持續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需求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復蘇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表現:
一是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帶動了經濟復蘇。二季度,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居民生活有序恢復,各地因地制宜採取各種措施擴大消費,帶動居民消費回升。儘管二季度消費需求拉動GDP同比仍下降2.3個百分點,但相較于一季度,降幅收窄了2.1個百分點。
二是在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支援下,投資需求由一季度的明顯下降轉為增長,對經濟的向上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三是穩外貿政策措施的效果逐步顯現,凈出口需求由一季度下降轉為增長。二季度凈出口需求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
從收入角度看,中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回升。上半年,中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但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半年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3.9個百分點,收窄幅度明顯。此外,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0.8%,較一季度也收窄3.5個百分點。
//釋放潛能//
在疫情嚴重程度差別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不同地區的經濟降幅有所不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新經濟新動能在各地經濟中所佔比重不同:新經濟新動能佔比高的地區經濟降幅小一些,反之則大一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經濟增加值為16.19萬億元,佔當年GDP的16.3%。雖然新經濟目前還不能完全抵消傳統經濟下滑所帶來的壓力,但隨著新經濟佔比不斷增大,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對沖掉傳統經濟的下行壓力。因此,我們應當給予新經濟更多的支援。
儘管新冠疫情給各國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同時也為新經濟提供了迅速發展的機會。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新興産業增長明顯,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網路會議、遠端醫療等新型商業模式也得以快速發展。
從消費角度看,新經濟在中國經濟復蘇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不言而喻。今年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3%,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出25.7個百分點。網際網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網路購物、共用平臺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模式發展迅速。許多傳統商場、超市和餐廳也開始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模式。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以及人們疫情防控意識的增強,新型消費模式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由此將可能釋放巨大的經濟增長動能。
從投資角度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兩新一重”建設作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轉變的重要舉措。而“兩新一重”的第一“新”指的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它是促進新經濟新動能發展的重要支撐。投資新經濟、促進新經濟健康增長,對於抵消新冠疫情衝擊、推動經濟轉型、實現高品質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