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些兩會“熱詞”,“拼”出一幅怎樣藍圖?

2020-05-28 23: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這些兩會“熱詞”,“拼”出一幅怎樣藍圖?

  新華社記者傑文津、屈婷、袁汝婷

  2020年全國兩會落下了帷幕。

  特殊時期召開的大會,舉世矚目。近5000名代表委員議國是、獻良策,面對挑戰尋新機,察變局開新局,“人民至上”“六穩”“六保”“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民法典”“兩個1萬億”等一系列“熱詞”激蕩在兩會、熔鑄進歷史。

  透過這些兩會“熱詞”,我們能“拼”出一幅怎樣的藍圖?

  (一)

  習近平總書記22日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不惜一切代價拯救新冠肺炎患者,戰“疫”故事,都是時代注腳。

  “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

  “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

  “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

  “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承諾的背後,是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人民至上”裏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未來于變局之中,要拼疫情防控、要拼破局發展、要拼保障民生……我們的底氣在哪?是人民,人民是最大的底氣。

  人民至上,聚萬眾一心;依靠人民,成磅薄偉力。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重挑戰,以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我們定能危中尋機,在變局中開啟新局。

  (二)

  1萬餘字的政府工作報告裏,僅“就業”被提及39次之多。

  這是為什麼?

  緩解疫情衝擊,發展經濟、保障民生,落實“六穩”“六保”,就業是重中之重。

  從數字化就業到情感勞動,從遠端就業到共用員工,越來越多的新就業機會從方興未艾的“數字經濟”與新消費需求中被發掘出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我國包括零工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數以億計。

  財政赤字規模增加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發行1萬億元,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其實就是根本六個字——保就業保民生。

  兩會上,代表委員談論“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如何讓這些新模式快速成長,活力蓬勃,發揮其對“穩”和“保”的積極作用?

  答案是,順勢而為,補齊短板勢在必行——

  數字化時代造就了豐富的就業潛力,但勞動力市場尚未培育出足夠適應新業態的數字化人才,相關規範也仍待填補。

  注意完善相關就業配套法律政策,運用市場化和公共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做好勞動者技能提升、人力資源配置和社會保障政策,讓拼就業、拼事業者奔跑無憂。

  特殊形勢下,守住了“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

  (三)

  “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這話切中根本。

  黑龍江潤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鮑文波代表告訴記者,面臨國內外經濟因疫情下行“雙重暴擊”,他的企業差點兒“背過氣去”。

  好在,一系列優惠貸款、稅費減免政策讓企業緩過來了,産業鏈上不少相關的中小微企業也保住了。

  穩住上億市場主體,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紓困發展的政策清單:

  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一批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各類租金優惠政策;還有坐著政策“直通車”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的“兩個1萬億”……

  非常之時,非常之策,收非常之效。我們欣喜地看到,截至5月1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職工復崗率分別為99.1%和95.4%,基本達到正常水準。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都在逐漸恢復當中。

  想拼贏穩住上億市場主體這場硬仗,“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正是我們選擇的不二良策。

  (四)

  “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可謂一語中的。

  湖南益陽安化縣青峰村的肖又香代表,靠紅皮小籽花生産業帶著村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的種糧大戶孫斌代表,靠網際網路、軌道車等現代化手段消解疫情影響,順利完成春耕。

  毫不誇張地説,農業現代化,不僅是農民們的“金扁擔”,更是打開鄉村振興大門的金鑰匙。

  當前,在脫貧攻堅中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裏,不少問題與當地農業現代化程度低有關。農業現代化程度高了,農民致富就穩了,鄉村振興就快了。

  今年還有200多天,貧困人口還有551萬。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節奏、大決戰狀態,立足已取得決定性成就,今年兩會已釋放出堅決奪取全面勝利的鮮明信號:

  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産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準;扶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加強農戶社會化服務;

  支援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

  農業興、農民富、農村好,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論啥時候,吃飽肚子拼發展,多大風浪也不怕。

  (五)

  這是召喚一本“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密碼——

  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還有人為了這部有1200多條條文的百科全書奮鬥66年,成了百歲“磨法師”。

  民法典,民法多一“典”,意義可不止大一點。

  民法問題本質上就是民生問題。遇上高空拋物、霸王合同咋辦?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在外,孩子在家該誰管?民法典對此前長期存在的社會“痼疾”加以治理,更對未來生活中的問題作出回應。

  全國政協委員袁愛平律師告訴記者,民法典中增設“居住權”,能以法律賦予選擇“以房養老”方式老人安全感,有可能催生新型養老模式。

  另外,像懲治網路侵權、防範性騷擾、保護個人資訊……民法典聆聽時代的聲音、聚焦百姓生活之需,既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高度,也將推動提升我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準。

  一言以蔽之,民法典將為所有在新時代中懷揣夢想、矢志拼搏的人們提供最堅強的法治保障。

  (六)

  今年兩會期間,還有兩件事令記者印象深刻。

  一件在會內,72歲老院士張伯禮代表説起戰“疫”淚灑會場;一件在會外,中國登山隊成功衝頂珠峰,60年後再次征服世界新高度。

  兩件事,講出同一個道理:“難”在前進道路上是永恒的問題,説出一個辦法:踏破艱險、砥礪前行。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代表委員認為,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看,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

  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我國經濟新的發展動能加速轉換——

  線上零售、線上教育、視頻會議、遠端辦公等,不僅保障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還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網際網路+”,正打造出“數字經濟”新優勢。

  5G、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基建”賦能生産、消費和社會治理;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改造城鎮老舊小區等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補齊發展短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

  初夏時節,生機涌動。兩會勝利閉幕,希望的未來已鋪展開來。(參與采寫:梁建強、張辛欣、楊思琪、白田田)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