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入政府工作報告 “新基建”為産業發展注入數字動力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資訊網路,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産業升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了“新基建”這一概念。
相比之前的傳統基建,“新基建”可以説是科技感滿滿。事實上,除了實物基建投資,它背後的數字化、智慧化建設令人期待。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們就已經體驗到5G、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認為,“新基建”不僅在經濟社會運作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未來還將成為促進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短期內,“新基建”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看,“新基建”將為産業發展注入數字動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新動能
“新基建”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
“新基建”不是新詞彙,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上,“新基建”首次出現在了官方文件上,而後,無論是中央的的頂層設計,還是地方的佈局規劃,“新基建”都頻繁出現。
對於加碼“新基建”帶來的積極作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向記者表示,新基建帶來的更多是平臺效應和對各個行業産業的賦能,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契機,充分發揮數字新技術、數字新基建、數據新要素以及數字經濟新形態的賦能作用,有力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
那麼,新基建規模到底有多大?據海通證券預計,新基建2020年投資3萬億元,未來五年直接投資10萬億元、帶動投資17.1萬億元。以5G網路建設為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近日指出,到2025年5G網路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更重要的是,5G網路建設將有助於培育繁榮的網際網路經濟、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新技術産業,間接帶動數十萬億元的經濟總産出。
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表示,傳統基建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改革起到的作用較為有限,而“新基建”則通過數字經濟和高端科技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提供新一輪工業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礎,是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要條件。
他指出,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的支撐下,“新基建”可以創造與滿足新需求,促進消費升級,促進新業態、新産業、新服務發展,實現結構轉型和産業升級,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創新和持久的動力,從而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則向記者表達了進一步看法:“‘新基建’不僅能夠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推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快速發展,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科技新動能,還將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準打下堅實基礎。”
新機遇
“新基建”加快數字化轉型
發展“新基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通過科技力量助推消費端各産業轉型升級,讓數字化更好的賦能居民生活。
在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代表看來,“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內核,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疫情之下,國民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而新基建的到來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同時也迫使企業開始轉型。
“新基建同時考驗技術能力和産業積累,將支撐産業迭代和經濟高品質發展。”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表示,以居住服務“新基建”為例,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居住服務“新基建”將賦能更多新應用、激發更多新場景,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推動居住服務走向品質化正迴圈,居住服務“新基建”要成為産業進化的“底座”,也要成為眾多中小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則表示,新基建為新材料這類流程製造業帶來了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工業網際網路、5G、無人機、機器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傳統生産製造進行融合,可實現人、裝置、産品、産業鏈和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可大幅提升安全生産、流程式控制制、工藝優化、需求預測、智慧排産、設備維護、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新基建”有利於緩解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衝擊,穩定經濟增長,尤其從長期看,有利於為中國産業發展注入強大的“數字動力”,實現産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新方向
“新基建”加速智慧經濟到來
城市是我國産業、技術、資本的首要聚集地,也是新基建的主要承載體。在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增速趨緩、全球疫情加劇的背景下,新基建可為中國城市從資訊化到智慧化再到智慧化構築一條高速之路。
在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看來,新基建不僅能在中短期內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提升發展動能,而且能夠加速智慧經濟的落地和智慧社會的到來。
“以交通領域為例,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正在成為拉動智慧交通發展的新引擎。”他建議,國家應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各地政府加大探索和投入,一方面加強探索城市智慧交通運營商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另一方面則要加快交通路網車路協同智慧化改造。
兩會期間,楊元慶也提出了推動新基建和智慧經濟建設的建議。他認為,穩住經濟基本盤需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其中在供給側,應大力發展以“新基建”為基礎的智慧經濟,穩定全球供應鏈産業鏈,以實現中國製造的“産業躍遷”;在需求側,應當繼續大力促進資訊産品消費,拉動內需,以實現國內消費升級。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無論是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辦公還是智慧製造,智慧科技迸發出化危為機的驚人能量。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催生新技術、新産品、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不遠的將來,人工智慧技術將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來自人工智慧産業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説出了自己對“新基建”的看法。
他指出,如何更好地發揮人工智慧在新基建中的重要作用,讓人工智慧技術更好地同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進而不斷打磨産品,滿足社會剛需,將成為下一步産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未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工業網際網路會更加普及,會創造更多的先進技術,融入到消費者的需求之中。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新基建的內涵和外延仍在不斷變化和豐富,其發展空間必將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