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政協委員共商國是並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
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參加看望和討論。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政協委員共商國是並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鄒偉
怎樣看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就業形態”?如何應對國際保護主義思潮?如期決勝脫貧攻堅為何這麼重要?中國糧食安全有沒有保障……
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中間,同他們親切交談、共商國是,就當前社會普遍關心、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並一一作出回應,傳遞出一系列重要信號。
他強調,我們要科學分析形勢、把握髮展大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積極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各類市場主體增強信心,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談“新就業形態”:
“配套法律不能姍姍來遲”
經濟界聯組會上,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疫情衝擊下,餐飲、交通、住宿等服務業一度大面積停運,取而代之的線上零售、線上教育、視頻會議、遠端辦公等,不僅保障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還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王一鳴委員首先發言。
他認為,危中有機,“新就業形態”可以為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體提供更多靈活就業和增收機會,應充分發揮其對保就業的積極作用。
聽了王一鳴委員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突如其來。對此,我們要順勢而為,讓其順其自然、脫穎而出。
“當然,同‘新就業形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也不能姍姍來遲。”習近平指出,要及時補齊法律的“短板”,解決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法律保障問題,同時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談民企面臨發展難題:
“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奮鬥,不斷去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去年以來,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最突出的是民間投資增速有所下滑,就業形勢也有所下滑。”會上,劉永好委員向總書記反映,當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著“三難”——産銷難、投資難、兌現難。
聽到這三個“難”字,習近平感觸良多:“今天的民營企業生長在中國希望的田野上,但一開始面臨的卻是一片荒蕪。他們在夾縫中求生存,篳路藍縷闖出一條路來,這個過程何其艱難。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作出今天的貢獻,非常了不起。”
習近平指出,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仍然會在“難”中進行。“難”在前進道路上將是永恒的問題。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只有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奮鬥,不斷去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才能走上實現新階段新目標的新道路。
談處理好市場同政府的關係:
“這將是一個不斷追求、止于至善的過程”
會上,楊成長委員就當前形勢下如何做好“十四五”規劃工作,提出四點建議,其中一條就是要堅持從完善市場機制出發,把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為改革核心。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一錘定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實踐,我們更深刻認識到,決不能走自由市場經濟道路,同時也決不能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
如何處理好市場同政府的關係?習近平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努力將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結合得更好一些,這將是一個不斷追求、止于至善的過程。
談國際保護主義思潮上升:
“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國際保護主義,是這次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的重要話題之一。
近段時間,多國出臺法律法規對外國企業投資增加限制。
“現在,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但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習近平總書記話語堅定。
習近平強調,中國將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補齊相關短板,維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積極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
談脫貧攻堅:
“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
談到這些數據,習近平總書記不無擔憂:“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這也有我的一個情結在裏面。”習近平話音一頓,目光閃動,回憶起當年的知青歲月:
“我當了六七年農民,那個時候我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過什麼樣的日子最好,具體目標是什麼?”
老百姓當時給了習近平三個答案:第一個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麵等純糧食;第三個目標,當時是高不可攀——“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如今,這些目標已經一一實現。
“我説,你們再努一把力,大膽想想還有什麼更高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道,“他們的回答是——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吶!”
全場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
“我想,實際上這個目標也在實現中。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説,“我們這一代人有這樣一個情結,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條路。”
談糧食安全: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重農固本,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是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的問題。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説,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深。
他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産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總的來説,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但是,對保障糧食安全絲毫不能鬆懈、絲毫不能含糊。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
新形勢下,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重點從農産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準上發力,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從強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一直講到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我在福州當市領導的時候,搞好‘菜籃子’是第一要務。福州人叫‘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要吃鮮菜、青菜。你不能沒有菜、更不能菜價飛揚。現在的市長仍然要有這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