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濟界人士看中國兩會:釋放向好信號 為世界帶來希望
(兩會綜述)德國經濟界人士看中國兩會:釋放向好信號 為世界帶來希望
中新社柏林5月21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中國全國兩會開幕在即,多位德國經濟界人士近日在採訪中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在華德企生産經營狀況正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其對中國市場發展充滿信心。受訪人士認為,全國兩會此時在京召開表明瞭中國在控制住新冠疫情後,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正重回常態,這將給德國和世界經濟帶來希望。
資料圖為于爾根 弗裏德里希。 中新社發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 供圖
“中國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正在重回常態,許多企業的生産量已接近疫情暴發前的水準。”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署長于爾根 弗裏德里希(Juergen Friedrich)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全國兩會的召開正是中國重回常態的重要標誌。他強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是2020年全球在疫情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中國是德國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中國經濟復蘇對德企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代表在華運營的5000余家德企利益的德國工商大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晏思(Jens Hildebrandt)表示,在疫情期間開展的調查顯示,在華德企的經營狀況從3月中旬起已開始重回正軌,且從現在一直到秋季將持續改善。其中,德國汽車品牌的銷量幾乎已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水準。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大眾汽車集團成功的引擎,當下尤為如此!”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疫情衝擊下,歐美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在中國,隨著抗疫取得積極成效,以及大範圍的復工復産,在剛剛過去的四月裏,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他表示,新冠疫情暴發10個星期後,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逐步恢復並於四月份取得了超過去年同期水準的優異成績,市場份額在此期間上升了1.7%,達到了21%。
德國工業巨頭博世集團目前在華已經全面復工復産,為穩步回升的市場需求做準備。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亞太區業務負責人泰瑞來(Peter Tyroller)表示,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諸多挑戰,包括員工健康和安全、供應鏈、生産製造以及來自市場的消費需求等多個方面。
“今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我們仍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泰瑞來説,博世致力於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承諾不變。
德國經濟界人士期待從今年的中國全國兩會上聽到哪些聲音?德國中國問題專家、黑森州國際事務司前司長米歇爾 博喜文(Michael Borchmann)認為,中國政府將要設定的重要目標或將包括如何為受到強力防疫措施影響的經濟重新注入動能,並推動受疫情衝擊的國際供應鏈恢復正常運轉。他預計,促進消費內需的措施料將是全國兩會的題中應有之意。“通過適宜的財政、經濟和就業等政策,最終確保實現中國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博喜文認為,儘管全球範圍內疫情尚未結束,中國的發展也還面臨挑戰,但此時召開全國兩會已釋放了強烈的信號,表明中國經濟社會等各領域形勢正持續向好:“如果不是中國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取得顯著成果,要在五月召開全國兩會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博喜文引用“德國經濟奇跡之父”艾哈德的話指出,“經濟有50%取決於心理因素”,而中國走出困境無疑也令那些在經濟上與中國聯繫緊密的國家看到了希望,“即將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向中國和世界釋放充滿希望的信號”。
對於經濟進入重啟階段後中德兩國深化合作的潛力,于爾根 弗裏德里希表示,過去中國經濟曾高度依賴出口,在這一階段,德企可以通過向中國製造業企業出口機械等産品獲利。在他看來,伴隨著中國走出新冠疫情,其經濟復蘇進程將更加依靠內需驅動,為此德企必須能夠提供中國消費者所需的日用品、健康食品等。
“中國在疫情前已開始向可持續經濟轉型,並已持續數年,而德國在全球綠色科技領域恰好處在前沿,因此在疫情結束後我們將看到非常多的合作機遇。”于爾根 弗裏德里希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