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一季報:慢下來意料之中 穩得住更顯難能可貴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其中,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尤其牽動眾人神經。但同時,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疫情催生的新産業新業態煥發活力。
對於中國經濟的“一季報”,用片面、孤立、短期的眼光來看待,和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分析,所作出的判斷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前者只能看到下滑、看到危機,看到悲觀;後者卻能穿過迷霧看到本質,透過危機看到轉機,超越階段性的逆勢看到長期向好的大勢。但顯然,只有後一種方法才能得出真正準確、客觀、公允的結論。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看,在一季度這樣一個極不尋常的階段,中國經濟放慢速度是再正常不過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這樣的疫情,不只中國,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嚴重衝擊。所以,-6.8%這樣一個負增長當在意料之中。只因我們長期置身於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語境中,突然間出現的自1992年以來第一次季度性萎縮,自然會對社會心理造成一定的衝擊。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看,在如此艱巨的戰“疫”中仍能保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人心穩定,實在是難能可貴。一季度,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和重要産品穩定增長,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在兩個多月的“宅生活”裏,人們的柴米油鹽、肉菜蛋奶沒有斷供,價格也基本與日常無異。全民曬廚藝、花樣健身、網上買買買的背後是戰“疫”之中人心的安穩,是從中央到地方民生為本施政理念的真正落實。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看,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新動能逆勢增長,折射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未變的發展大勢。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上年的3月份同比增長8.5%,增速是一年中最高的月份。今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1%,比1-2月份大幅收窄了12.4個百分點,3月份規模以上産出水準基本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準。同時,儘管疫情比較嚴重,但是整個産業的生産能力包括配套能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特別是以新産業、新産品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增長,産業升級持續發展,從而為經濟長期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儘管如此,我們仍要充分認識到,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為此,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強緊迫之感、謹慎之心,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通過加速推進復工復産復市,積極擴大國內需求,著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有效有力對衝疫情影響。我們堅信,以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迎難而上、化危為機,高標準高品質完成全年各項改革任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