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為“中國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食”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國家陸續發佈糧食出口禁令。聯合國糧農組織也警告稱,疫情或將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傳遞出重要信號:近年來我國糧食産量已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産量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中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中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底氣來自於解決人民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一米一飯,關乎國家安危、人民幸福。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黨的頭等大事、放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中國糧食!中國飯碗!”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七星農場考察時語重心長地説,“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糧食安全的衝擊,恰恰驗證了我國能夠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了主動。
中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底氣來自於藏糧于地,始終為“中國飯碗”嚴防死守耕地紅線。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制度,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已經成為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生産根本在耕地,必須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飯碗。如果沒有耕地,沒有不斷優化的耕地資源做支撐,“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自然無從談起。
中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底氣來自於“中國飯碗”裝優質“中國糧食”,不斷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終要靠科技。隨著農用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收穫機、智慧結算系統被廣泛使用,我國糧食行業科技水準不斷提升,助力糧食增産的態勢明顯。在科技的支撐下,更高層次、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贏得世界的點讚。
中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底氣來自於端牢自己的飯碗,決策導向更加明確、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近年來,糧食倉儲物流體系、糧食市場體系、糧食儲備體系和應急保供體系不斷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建立健全,進一步壓實了各級各部門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中央和地方高效協同、步調一致,宏觀調控手段更為靈活,政策工具箱更加豐富。從全面取消農業稅到出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政策,再到運用價格杠桿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一系列做好“減法”、做足“加法”、做優“乘法”的有力舉措,穩面積、穩産量、穩政策,把“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步步為營地寫實在廣袤的田野上。
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糧食安全的衝擊下,中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底氣十足,顯現在諸多領域、諸多方面,為“中國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食”,早已全黨全民的共識和行動。繼續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努力奔跑,追趕“春光”,不僅能讓14億人“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更能為我國的“三農”發展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贏得更加光明的前景。(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