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中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初步核算數據,2019年我國實現國內生産總值990865億人民幣,逼近100萬億大關,每人平均達到7.07萬人民幣。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2019年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樣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呢?
充分顯示我國經濟的強勁活力和韌性
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看,這份成績單的取得是十分不易的,充分顯示了我國經濟的強勁活力和韌性。
從世界經濟歷史發展的角度,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到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14萬億美元)的真正意義。美國經濟總量達到14萬億美元是在2007年,我國2007年的GDP是3.6萬億美元,相差4倍。美國GDP達到約3.6萬億美元的時間,是1983年。也就是説,GDP從3.6萬億美元增長到14萬億美元,美國用了24年,而我國僅僅用了12年。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説,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如果把時間再適當延長一些,美國GDP首次達到1萬億美元是1970年,同年我國的GDP只有926億美元,美國的GDP是我國的近11倍。而到了2019年,我國的GDP已經佔到了美國的66%,美國僅是我國的1.5倍。差距仍在,但是大大縮小了。當今世界,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中國和美國。2019年法、德、英、日四國的GDP加在一起,也才和中國相當。因此,説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是不摻任何水分的,而且這一狀況已經持續了整整10年。自2010年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到2019年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地緣政治威脅仍在加深,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深刻的轉型期,在這些不利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我國仍然實現了既定的目標,是難能可貴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更大了,中國成為保障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中國經濟總量達到近100萬億,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充分體現黨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
從世界經濟近些年的發展來看,我國取得這樣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長期低迷的形勢沒有根本改變。對於發展中的中國來説,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面對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進一步增加。我國在2010年實現了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自2010年的10.45%開始,增速逐年下降。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除了世界經濟增長總體低迷之外,主要在於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開始顯現,長期存在的重速度、輕品質,重數量、輕效益,重增長、輕發展,重總量、輕結構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局限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聚焦我國經濟發展的頑疾,持續推進我國改革和發展的總體佈局。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要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恰恰給予中國發展新機遇,即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中獲取新的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系統地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正是在這一科學判斷指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取得顯著的成效。比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等等。這些重大戰略部署落地實施,使中國經濟的航船雖處風浪但行穩致遠。
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精準施策
我國經濟總量取得接近100萬億的成績原因在於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精準施策。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後,各項改革措施全面啟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黨的十九大之後,各項改革向縱深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我國的發展空間。
從三次産業的增長結構看,2019年第三産業比上年增長6.9%,第二産業比上年增長5.7%,第一産業比上年增長3.1%,也就是説,我國的經濟增長是在不斷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經濟發展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19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8.4%,其中,新能源産業增速為14.9%,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增速為9.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增長13.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7%,其中,電氣機械、儀器儀錶行業分別增長10.7%、10.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增長10.8%,高出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7.4個百分點。這些數字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要素結構、産業機構、供需結構、技術結構等的全面優化。這既是成績單取得的原因,也是我國進一步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實現我國經濟更穩健持續的發展
必須客觀冷靜地看待取得的成績,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實現我國經濟更穩健持續的發展。客觀地講,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增速達6.1%,是每人平均超1萬美元國家中增速最高的。但是,從經濟總量上看,據美國商務部發佈的資訊,2019年美國經濟實際增速為2.2%,經季節和日曆調整後為2.3%,完成的名義GDP為21.43萬億美元,經濟總量仍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一,比我國高了7萬多億美元,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説明我們儘管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們經濟總量大,但是每人平均並不高。從每人平均GDP增速看,我國1975年每人平均GDP為178美元,到2019年增長了近60倍,這是一個奇跡。但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看,瑞士于1975年率先在全球第一個達到了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美國在1978年做到了這一點。我國每人平均GDP剛剛突破1萬美元,的確要在興奮之餘,保持足夠的清醒。
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指標,我國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努力地爬坡過坎。必須明確的是,我國經濟運作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即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産業鏈水準、暢通國民經濟迴圈。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最根本的還是將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路線、方針、政策推行開來、落實下去、務求實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突出地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從而推動高品質發展。可以説,高品質發展已經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是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從量變向質變飛躍的關鍵。這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各環節以及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將制度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共同譜寫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展開了獨立自主基礎上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實現了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高度統一。我們已經登上了新時代的新臺階,未來需要我們更加努力,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目標不懈向前邁進。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